超越空想:科学社会主义与批判乌托邦、反动及保守社会主义——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

本文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第三章内容,区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当时流行的反动、保守以及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潮之间的根本区别,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对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唯物主义分析,是理解社会变革道路的关键。想要了解自己在更广阔的政治光谱中的定位,可以尝试进行免费的 8 Values 政治测试。

超越空想:科学社会主义与批判乌托邦、反动及保守社会主义——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是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于 1848 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文献之一。它不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 科学社会主义 的理论基础,更在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Socialist and Communist Literature)中,对当时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和区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他们的理论并非源于某个“世界改革家”的发明或发现,而是对现存的 阶级斗争 中产生的实际关系,以及在我们眼前发生的 历史运动 的概括性表达。这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的分析,使得他们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试图改良或倒退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唯物史观与阶级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 的核心思想在于唯物史观,即 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因此,自从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以来, 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正是基于这种对历史和经济关系的唯物主义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超越那些仅看到社会弊病表象的思潮,明确指出:无产阶级(Proletariat)要想将自己从资产阶级(Bourgeoisie)的剥削下解放出来,就必须 同时永远地将整个社会从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中解放出来

共产党人将其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消灭私有制 (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但他们澄清,他们要废除的是资产阶级私有财产(Bourgeois Property),即 那种利用雇佣劳动来剥削的财产,而不是小农或小手工业者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的财产,因为大工业的发展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消灭这种财产了。

反动、保守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固守旧制度的尝试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是 反动的社会主义 (Reactionary Socialism)。

反动的社会主义(Reactionary Socialism)

反动的社会主义是那些旨在 恢复旧有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 ,从而恢复旧有的财产关系和旧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封建的社会主义(Feudal Socialism)

这种思潮源于法国和英国的贵族阶层。这些贵族被资产阶级在七月革命和英国的改革运动中击败后,通过写作小册子来反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 动机与性质:贵族们的主要动机是 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 ,他们看到资产阶级统治下正在滋生一个注定要从根本上摧毁旧社会制度的阶级—— 革命的无产阶级
  • 荒谬之处:他们为了赢得人民的同情,不得不 假装忽视自身的利益。当他们举起“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笼络人民时,人民一旦加入,便看到了他们屁股上旧的封建纹章,随即大笑散去。他们忘记了,现代资产阶级正是他们自己社会形式的必然产物。
  • 具体表现:这种 封建的社会主义 具有半是哀叹、半是讽刺的特点,其在政治实践中,总是参与对付工人阶级的一切高压措施。 僧侣的社会主义 (Clerical Socialism)不过是 封建的社会主义 的基督教变种,它用“神圣的圣水”来祝圣贵族们的满腔怒火。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Petty-Bourgeois Socialism)

这种思潮以西斯蒙第(Sismondi)为代表,它是在现代文明已经充分发展的国家中,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断摇摆,并作为资产阶级社会补充部分而不断重新形成的新型小资产阶级中产生的。

  • 洞察与局限: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非常尖锐地剖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它无庸置疑地揭示了机器和分工的破坏性后果、资本和土地的集中、生产过剩和危机、小资产者和小农的必然灭亡、无产阶级的贫困以及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然而,在他们的积极目的中,他们所企求的,或者是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在现代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框架内,重新建立已被这些手段打破,并且必然要被它们打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
  • 本质:无论是哪种情况,它都既是 反动的,又是 空想的。其最终的言论是:在工业中是行会制度,在农业中是宗法关系。

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German or “True” Socialism)

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是在资产阶级统治下产生的,表达了反对这种统治的斗争。当这些文献被引入到德国时,德国的资产阶级才刚刚开始与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

  • 理论的异化:德国的哲学家和文人墨客们热心地采纳了这些思想,但却忘记了法国的社会条件并没有与这些著作一同移入德国。他们在法国的著作后面塞进了他们自己的抽象的哲学词句,例如将法国的批判称为“行动的哲学”、“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德国科学”等。
  • 本质与目标:由于这种文献在德国人手中不再表现为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因此它丧失了所有的实践意义,被完全 阉割 了。他们宣称自己代表的不是无产阶级的 真实需求 ,而是 “真理的需求”,不代表任何阶级的利益,而是一般 “人的本质” 的利益。
  • 反动性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成了维护德国小资产阶级(Petty-Bourgeois Philistine)的代言人,它竭力反对共产主义的 “粗暴的破坏倾向” ,并声明 公正地 鄙视一切 阶级斗争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Conservative or Bourgeois Socialism)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人的愿望,他们 渴望纠正社会弊病,以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继续存在

  • 拥护者:这一派别包括经济学家、慈善家、人道主义者、工人阶级状况改善者、慈善组织者、禁酒狂热者以及形形色色的 小范围的改良家
  • 核心矛盾:他们想要 现代社会的一切优点,但不要由此必然产生的斗争和危险。他们希望 有一个没有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他们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现有社会的范围内,抛弃对资产阶级的一切仇恨观念。
  • 形式与内容:这种社会主义试图以行政改良(Administrative Reforms)来贬低一切革命运动,其改良基础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继续存在 ,丝毫不触及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
  • 最后的总结: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真正意义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比如:“自由贸易: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保护关税: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监狱改革: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这种改良主义思潮在当代依然存在,其目标是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从而使 资本主义阶级社会 得以永存。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缺乏阶级基础的幻想(Critical-Utopian Socialism)

第三类是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ritical-Utopian Socialism and Communism),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圣西门(Saint-Simon)、傅立叶(Fourier)和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等人。

这种思潮诞生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早期,当时无产阶级还处于 很不成熟 的状态。

  • 对弊病的认知:这些制度的创始人确实看到了阶级对立,以及现存社会中瓦解因素的活动。他们的出版物充满了 批判元素,攻击现存社会的每一项原则,为 启发工人阶级 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
  • 根本缺陷:由于当时阶级斗争不成熟,无产阶级在他们眼中 还没有任何历史主动性或独立的政治运动。他们没有找到解放无产阶级的 物质条件 ,因此他们不从 历史行动 中寻求解放,而是从他们 个人的发明 中寻求新的社会科学和新的社会规律。
  • 改良手段:他们惯于向整个社会呼吁,甚至 宁愿向统治阶级呼吁 ,认为一旦统治阶级理解了他们的体系,就会认为它是 最好社会的最完善的计划。他们 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拒绝一切革命行动,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实现目标。
  • 乌托邦性质:他们提出的实际措施——例如 消灭城乡对立、消灭家庭、消灭雇佣劳动制 等等——虽然指出了阶级对立消失的方向,但由于脱离了现实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因而具有 纯粹的空想性质
  • 后来的退化:随着现代阶级斗争的发展和明确,他们这种 幻想式的超然于竞争之外 的立场就失去了实践价值和理论正确性。这些体系的信徒们形成了一些 反动的宗派,他们固守着创始人的原始观点,竭力 缓和阶级斗争和调和阶级对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超越空想”:基于唯物主义的革命道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为 科学社会主义,正是为了将其与上述所有试图回避、掩盖或逆转历史潮流的思潮区分开来。

特征 科学社会主义 反动/保守社会主义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 诉诸恢复旧制或阶级调和 诉诸理性和新社会法则的发明
对待资本主义 承认其历史革命性,并指出其内在矛盾和必然灭亡 彻底否定或仅寻求行政改良以固守现有社会 尖锐批判其弊病,但缺乏对其历史进程的科学理解
对待政治行动 主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进行革命变革 拒绝革命行动,只参与高压或行政改良 拒绝一切政治和革命行动,主张和平手段
历史方向 展望未来 “自由人联合体”,彻底消除阶级对立 试图恢复旧的社会关系或维持现状 提出未来社会的 “幻想图景”,但不具备实现的物质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导向

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沉迷于描绘未来的“幻想图景”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致力于分析实现无产阶级解放所需的 物质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虽然《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在后期序言中承认,部分过渡措施(如第二章末尾提出的十大措施)可能在今天需要不同的措辞,因为实践经验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其基本原理,即以阶级斗争为动力,通过革命行动来改造社会,至今仍被视为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弊病和人类发展道路的相关工具。例如,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Das Kapital)的销量均大幅攀升。

科学社会主义 所揭示的,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例如,现代工人阶级在经济危机中面临的债务和职业不安全感),更是解决这些弊病的根本途径:通过 唯物史观 的指导,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而非寄希望于改良或倒退到过去的理想化状态。

想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政治信念与这些意识形态的区别,可以通过 8values 政治价值观倾向测试 进一步探索。

总结:阶级斗争的永恒主题与科学的胜利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从 空想 层面拉回到了 科学 层面。它摒弃了 反动的社会主义 企图恢复旧所有制的幻想,揭露了 保守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虚伪,并超越了 空想社会主义 仅凭道德和理性呼吁的局限性。

通过对经济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 唯物主义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无产阶级的解放必须是 无产阶级自己 的行动,必须通过 阶级斗争政治行动 来实现。这正是 科学社会主义 与所有非科学思潮的根本区别所在。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您的政治倾向吗?请尝试我们的8values 政治倾向测试,并探索8values 所有结果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此外,您也可以在我们的博客中找到更多关于政治理论和其现实应用的文章。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8values.cc)并附带本文原文链接:

https://8values.cc/blog/communist-manifesto-beyond-utopia

目录

9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