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空想:科學社會主義與批判烏托邦、反動及保守社會主義——深入解讀《共產黨宣言》

本文深入解讀《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第三章內容,區分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所闡述的科學社會主義與當時流行的反動、保守以及空想的社會主義思潮之間的根本區別,強調科學社會主義立足於對經濟和階級關係的唯物主義分析,是理解社會變革道路的關鍵。想要了解自己在更廣闊的政治光譜中的定位,可以嘗試進行免費的8 Values 政治測試。

超越空想:科學社會主義與批判烏托邦、反動及保守社會主義——深入解讀《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於1848 年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文獻之一。它不僅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更在第三章“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Socialist and Communist Literature)中,對當時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流派進行了深刻而尖銳的批判和區分。

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他們的理論並非源於某個“世界改革家”的發明或發現,而是對現存的階級鬥爭中產生的實際關係,以及在我們眼前發生的歷史運動的概括性表達。這種基於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的分析,使得他們的理論——科學社會主義,與其他試圖改良或倒退的非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鮮明對比。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石:唯物史觀與階級分析

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思想在於唯物史觀,即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因此,自從原始社會公有製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是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

正是基於這種對歷史和經濟關係的唯物主義分析,馬克思和恩格斯能夠超越那些僅看到社會弊病表象的思潮,明確指出:無產階級(Proletariat)要想將自己從資產階級(Bourgeoisie)的剝削下解放出來,就必須同時永遠地將整個社會從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中解放出來

共產黨人將其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製( 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但他們澄清,他們要廢除的是資產階級私有財產(Bourgeois Property),即那種利用僱傭勞動來剝削的財產,而不是小農或小手工業者通過自己勞動獲得的財產,因為大工業的發展已經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消滅這種財產了。

反動、保守的社會主義的批判:固守舊制度的嘗試

《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將“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劃分為三大類,其中第一類是反動的社會主義( Reactionary Socialism )。

反動的社會主義(Reactionary Socialism)

反動的社會主義是那些旨在恢復舊有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從而恢復舊有的財產關係和舊社會形態的社會主義。它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封建的社會主義(Feudal Socialism)

這種思潮源於法國和英國的貴族階層。這些貴族被資產階級在七月革命和英國的改革運動中擊敗後,通過寫作小冊子來反對現代資產階級社會。

  • 動機與性質:貴族們的主要動機是維護自己階級的利益,他們看到資產階級統治下正在滋生一個注定要從根本上摧毀舊社會制度的階級——革命的無產階級
  • 荒謬之處:他們為了贏得人民的同情,不得不假裝忽視自身的利益。當他們舉起“無產階級的乞食袋”當作旗幟來籠絡人民時,人民一旦加入,便看到了他們屁股上舊的封建紋章,隨即大笑散去。他們忘記了,現代資產階級正是他們自己社會形式的必然產物。
  • 具體表現:這種封建的社會主義具有半是哀嘆、半是諷刺的特點,其在政治實踐中,總是參與對付工人階級的一切高壓措施。僧侶的社會主義(Clerical Socialism )不過是封建的社會主義的基督教變種,它用“神聖的聖水”來祝聖貴族們的滿腔怒火。

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Petty-Bourgeois Socialism)

這種思潮以西斯蒙第(Sismondi)為代表,它是在現代文明已經充分發展的國家中,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不斷搖擺,並作為資產階級社會補充部分而不斷重新形成的新型小資產階級中產生的。

  • 洞察與局限: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非常尖銳地剖析了現代生產關係中的矛盾。它無庸置疑地揭示了機器和分工的破壞性後果、資本和土地的集中、生產過剩和危機、小資產者和小農的必然滅亡、無產階級的貧困以及生產中的無政府狀態。然而,在他們的積極目的中,他們所企求的,或者是恢復舊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從而恢復舊的所有製關係和舊的社會或者是在現代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框架內,重新建立已被這些手段打破,並且必然要被它們打破的舊的所有製關係
  • 本質:無論是哪種情況,它都既是反動的,又是空想的。其最終的言論是:在工業中是行會制度,在農業中是宗法關係。

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German or “True” Socialism)

法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文獻是在資產階級統治下產生的,表達了反對這種統治的鬥爭。當這些文獻被引入到德國時,德國的資產階級才剛剛開始與封建專制制度作鬥爭。

  • 理論的異化:德國的哲學家和文人墨客們熱心地採納了這些思想,但卻忘記了法國的社會條件並沒有與這些著作一同移入德國。他們在法國的著作後面塞進了他們自己的抽象的哲學詞句,例如將法國的批判稱為“行動的哲學”、“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德國科學”等。
  • 本質與目標:由於這種文獻在德國人手中不再表現為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的鬥爭,因此它喪失了所有的實踐意義,被完全閹割了。他們宣稱自己代表的不是無產階級的真實需求,而是“真理的需求” ,不代表任何階級的利益,而是一般“人的本質”的利益。
  • 反動性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成了維護德國小資產階級(Petty-Bourgeois Philistine)的代言人,它竭力反對共產主義的“粗暴的破壞傾向” ,並聲明公正地鄙視一切階級鬥爭

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Conservative or Bourgeois Socialism)

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反映了資產階級的一部分人的願望,他們渴望糾正社會弊病,以保障資產階級社會的繼續存在

  • 擁護者:這一派別包括經濟學家、慈善家、人道主義者、工人階級狀況改善者、慈善組織者、禁酒狂熱者以及形形色色的小範圍的改良家
  • 核心矛盾:他們想要現代社會的一切優點,但不要由此必然產生的鬥爭和危險。他們希望有一個沒有無產階級的資產階級。他們要求無產階級停留在現有社會的範圍內,拋棄對資產階級的一切仇恨觀念。
  • 形式與內容:這種社會主義試圖以行政改良(Administrative Reforms)來貶低一切革命運動,其改良基礎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繼續存在,絲毫不觸及資本和僱傭勞動之間的關係。
  • 最後的總結: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真正意義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資產者之為資產者,是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比如:“自由貿易: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保護關稅: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監獄改革: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

這種改良主義思潮在當代依然存在,其目標是解決資本主義的矛盾,從而使資本主義階級社會得以永存。

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缺乏階級基礎的幻想(Critical-Utopian Socialism)

第三類是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Critical-Utopian Socialism and Communism ),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圣西門(Saint-Simon)、傅立葉(Fourier)和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等人。

這種思潮誕生於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鬥爭的早期,當時無產階級還處於很不成熟的狀態。

  • 對弊病的認知:這些制度的創始人確實看到了階級對立,以及現存社會中瓦解因素的活動。他們的出版物充滿了批判元素,攻擊現存社會的每一項原則,為啟發工人階級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材料。
  • 根本缺陷:由於當時階級鬥爭不成熟,無產階級在他們眼中還沒有任何歷史主動性或獨立的政治運動。他們沒有找到解放無產階級的物質條件,因此他們不從歷史行動中尋求解放,而是從他們個人的發明中尋求新的社會科學和新的社會規律。
  • 改良手段:他們慣於向整個社會呼籲,甚至寧願向統治階級呼籲,認為一旦統治階級理解了他們的體系,就會認為它是最好社會的最完善的計劃。他們拒絕一切政治行動,特別是拒絕一切革命行動,希望通過和平的手段、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實現目標。
  • 烏托邦性質:他們提出的實際措施——例如消滅城鄉對立、消滅家庭、消滅僱傭勞動制等等——雖然指出了階級對立消失的方向,但由於脫離了現實的階級鬥爭和經濟基礎,因而具有純粹的空想性質
  • 後來的退化:隨著現代階級鬥爭的發展和明確,他們這種幻想式的超然於競爭之外的立場就失去了實踐價值和理論正確性。這些體系的信徒們形成了一些反動的宗派,他們固守著創始人的原始觀點,竭力緩和階級鬥爭和調和階級對立

科學社會主義的“超越空想”:基於唯物主義的革命道路

馬克思和恩格斯將自己的理論體系稱為科學社會主義,正是為了將其與上述所有試圖迴避、掩蓋或逆轉歷史潮流的思潮區分開來。

特徵科學社會主義反動/保守社會主義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
理論基礎歷史唯物主義和階級鬥爭學說訴諸恢復舊製或階級調和訴諸理性和新社會法則的發明
對待資本主義承認其歷史革命性,並指出其內在矛盾和必然滅亡徹底否定或僅尋求行政改良以固守現有社會尖銳批判其弊病,但缺乏對其歷史進程的科學理解
對待政治行動主張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進行革命變革拒絕革命行動,只參與高壓或行政改良拒絕一切政治和革命行動,主張和平手段
歷史方向展望未來“自由人聯合體” ,徹底消除階級對立試圖恢復舊的社會關係或維持現狀提出未來社會的“幻想圖景” ,但不具備實現的物質條件

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導向

與空想社會主義者沉迷於描繪未來的“幻想圖景”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致力於分析實現無產階級解放所需的物質條件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

雖然《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在後期序言中承認,部分過渡措施(如第二章末尾提出的十大措施)可能在今天需要不同的措辭,因為實踐經驗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其基本原理,即以階級鬥爭為動力,通過革命行動來改造社會,至今仍被視為分析現代資本主義弊病和人類發展道路的相關工具。例如,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共產黨宣言》以及馬克思的《資本論》(Das Kapital)的銷量均大幅攀升。

科學社會主義所揭示的,不僅是資本主義的弊端(例如,現代工人階級在經濟危機中面臨的債務和職業不安全感),更是解決這些弊病的根本途徑:通過唯物史觀的指導,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而非寄希望於改良或倒退到過去的理想化狀態。

_想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政治信念與這些意識形態的區別,可以通過8values 政治價值觀傾向測試進一步探索。 _

總結:階級鬥爭的永恆主題與科學的勝利

《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將早期的社會主義思潮從空想層面拉回到了科學層面。它摒棄了反動的社會主義企圖恢復舊所有製的幻想,揭露了保守的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維護資本主義統治的虛偽,並超越了空想社會主義僅憑道德和理性呼籲的局限性。

通過對經濟生產方式和階級關係的唯物主義分析,馬克思和恩格斯為無產階級指出了一條清晰的道路:無產階級的解放必須是無產階級自己的行動,必須通過階級鬥爭政治行動來實現。這正是科學社會主義與所有非科學思潮的根本區別所在。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您的政治傾向嗎?請嘗試我們的8values 政治傾向測試,並探索8values 所有結果意識形態的詳細解讀。此外,您也可以在我們的博客中找到更多關於政治理論和其現實應用的文章。

原創文章,轉載必須註明出處(8values.cc)並附帶本文原文鏈接:

https://8values.cc/blog/communist-manifesto-beyond-utopia

目錄

9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