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奠基文献的政治价值观与深远影响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一份阐明美国立国目标和核心价值的政治哲学文献。它不具有国内法律约束力,但在解释《美国宪法》(U.S. Constitution)时可作为指导精神。了解这两份奠基文献的不同角色与联系,是理解美国政治理念、乃至评估个人政治价值倾向的关键。您可以通过 8values 政治价值观倾向测试深入探索您自身的理念,并参考所有意识形态结果。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与美国宪法:奠基文献的政治价值观与深远影响

在美国的建国历程中,有两份文件具有无可取代的奠基地位:1776 年颁布的《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和 1787 年制定的《美国宪法》(U.S. Constitution)。它们共同被誉为美国的“自由宪章”(Charters of Freedom)。然而,这两份文件在历史背景、核心作用和法律地位上却存在显著差异。《独立宣言》是革命的宣言,阐明了美国为何而战以及其渴望建立的政治社区的哲学基础;而《美国宪法》则是革命的成果,奠定了新国家的法律结构和治理框架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诞生的历史背景与起草过程

在 1763 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议会放弃了对殖民地“良性忽视”(salutary neglect)的政策,转而试图对北美殖民地征收直接税,引发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殖民者坚持认为,他们作为英国臣民,“有权享有在英国本土的同胞所拥有的一切自然的、基本的、固有的、不可分割的权利”。他们援引“没有代表权,就不得征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口号,反对英国议会通过的《印花税法案》(Stamp Act)等法案。

殖民地的抵抗运动在 1775 年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Battle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爆发后升级为军事冲突。尽管战争爆发,许多人仍希望与英国和解。然而,1776 年 1 月,英裔移民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出版的小册子《常识》(_Common Sense_)打破了沉默。潘恩以其富有煽动性的语言,明确主张北美应与英国彻底决裂,他认为“假设一个大陆被一个岛屿永久统治,是荒谬的”。该小册子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行,极大地推动了舆论转向支持独立。

独立决议的通过与宣言的起草

在民意高涨的背景下,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的代表们开始采取行动。

  1. 李氏决议文的提出: 1776 年 6 月 7 日,弗吉尼亚代表理查德·亨利·李(Richard Henry Lee)向大陆会议提出了著名的《李氏决议文》(Lee Resolution)。决议内容的核心是:“这些联合殖民地现在是,并且理当是,自由而独立的州;它们解除对英国王室的一切效忠义务,并应完全终止与大不列颠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
  2. 起草委员会: 尽管独立决议需要时间来争取各州的授权和一致同意,大陆会议仍在 6 月 11 日任命了一个五人委员会起草一份公开宣言。委员会成员包括: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罗伯特·R·利文斯顿(Robert R. Livingston)和罗杰·谢尔曼(Roger Sherman)。
  3. 杰斐逊主笔: 约翰·亚当斯主动推举了年轻的弗吉尼亚人托马斯·杰斐逊主笔。杰斐逊在费城的一栋出租屋内,几乎是独自完成了初稿。该初稿随后由五人委员会(特别是富兰克林和亚当斯)审阅并修改,最终版本又经大陆会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修改,删除了近四分之一的内容。
  4. 正式通过: 1776 年 7 月 2 日,《李氏决议文》获得通过,标志着法律上与英国的正式决裂。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阐明决裂理由的《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文本。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政治哲学核心与精神价值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被设计为一份为切断与英国联系提供衡量合理的辩护文件,同时它也充当了一部变革性的政治哲学文献

宣言文本通常被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序言、对英王的控诉、对英国人民的谴责和结论。

序言中的普世原则与“不言而喻的真理”

《独立宣言》的序言是美国政治思想中最重要、最具深远影响的段落。它超越了对英国宪法的具体法律争论,转而诉诸 “自然法” (natural law)的普遍真理。

序言的核心是 “不言而喻的真理” (self-evident truths):

  •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unalienable Rights),其中包括生命权(Life)、自由权(Liberty)和追求幸福的权利(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宣言指出,为保障这些权利,政府在人们中间建立起来,其正当权力源自被统治者的同意(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 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

这些理念体现了启蒙时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理论。杰斐逊本人也承认,宣言的目的不是提出新的原则,而是“将事物的常理呈现在世人面前,以简洁的语句赢得赞同”。

对英王的控诉与独立宣告

《独立宣言》的大部分内容(约三分之二)详细列举了殖民地对英王乔治三世的27 项具体控诉。这些控诉指责国王“一贯滥用职权、强取豪夺”,旨在将殖民地置于“绝对专制统治”(absolute Despotism)之下。控诉内容包括:拒绝批准有益于公众利益的法律、在殖民地驻扎军队、未经同意征税、剥夺陪审团审判的权利等。

宣言的结论部分,引用了《李氏决议文》的措辞,庄严宣告联合殖民地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Free and Independent States)。作为独立国家,它们拥有宣战、缔和、结盟、通商以及做其他独立国家有权做的一切行为和事宜的全权。签署者们“以生命、财富和神圣的荣誉,相互保证,共同宣誓”支持这份宣言,彰显了他们承担叛国风险的巨大勇气。


📢 深入理解政治立场: 《独立宣言》的理念,特别是对政府正当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的强调,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想知道您在当代政治光谱中的定位吗?立即进行 8values 政治意识形态测试,探索您的政治价值观!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与美国宪法(U.S. Constitution)的本质区别

尽管《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和《美国宪法》(U.S. Constitution)都是美国的立国文献,但它们在作用和地位上有着明确的分工,是政治哲学与法律实践的区分。

哲学目标与法律结构

文件 核心功能 法律地位 颁布时间
《独立宣言》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政治哲学文件,阐明了美国建国的目标、价值原则(如平等、自由、同意的政府)。 不具有国内法律约束力(Non-binding domestically)。 1776 年 7 月 4 日(通过)。
《美国宪法》 (U.S. Constitution) 法律文件,确定了美国政府的结构、权限法律基础。它建立了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的政府体系。 至高无上的国内法律,是政府权力的源泉。 1787 年 9 月 17 日(制宪会议通过)。
《权利法案》 (Bill of Rights) 宪法修正案,旨在保障公民的个人自由和对政府权力的具体限制 宪法的一部分,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791 年 12 月 15 日(生效)。

《独立宣言》“为什么要独立” 的声明,它表达了“美国心声”(an expression of the American mind)。 《美国宪法》 (U.S. Constitution)及其 《权利法案》 (Bill of Rights)则是 “如何治理” 的蓝图,它通过构建政府结构(如弱化州长、强化立法机构、增加选举频率)来实践《独立宣言》中“保障人民安全和幸福”的承诺。

宣言作为宪法解释的指导精神

尽管《独立宣言》本身并不具备国内法律约束力,不能直接在法庭上被引用来解决具体的申诉,但它在法律解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林肯(Abraham Lincoln)等政治家和法学家认为,《美国宪法》应该在《独立宣言》的精神指导下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宣言的核心原则——如人人生而平等被统治者同意——为宪法所建立的政府提供了道德和政治上的高标准。

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十年(1780 年代),《独立宣言》的文本重要性曾被忽视,因为它的主要目的——宣布独立——已经完成。在制宪会议(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期间,宣言的语言和理念也几乎没有被纳入宪法文本。当时,乔治·梅森(George Mason)起草的《弗吉尼亚权利宣言》(Virginia Declaration of Rights)在各州宪法中被更频繁地引用和模仿。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对美国治理理念的深远影响

《独立宣言》的政治哲学和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越了最初的历史背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效力和后果”的文字。

政治复兴与林肯的道德指南

直到 1790 年代,随着美国第一个两党政治的兴起,杰斐逊派共和党人才开始通过宣传《独立宣言》及其作者杰斐逊的重要性来争取政治优势,从而复兴了公众对宣言的兴趣。此后,关于宣言作者的归属问题一度成为政治争议的焦点。

到 19 世纪中期,宣言的第二段——关于平等和不可剥夺的权利——成为美国政治话语的核心道德指南。在废奴运动期间,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坚信,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是一项普遍的真理,是为自由社会设立的“指导原则”(standard maxim for free society)。林肯强调,虽然殖民地时期尚未实现完全平等,但这一原则为美国设定了一个奋斗的目标,指导着美国持续不断地改进。他的《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引用了宣言的理念,将美国定义为一个“孕育于自由,并致力于人人生而平等这一信念的新国家”。

争取平权的旗帜:平等原则的延伸

由于《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缺乏像《独立宣言》序言那样具普遍性的平等声明,因此宣言成为后来争取公民权利的群体的有力武器。

  • 妇女权利运动: 1848 年,塞内卡福尔斯会议(Seneca Falls Convention)通过的《妇女权利宣言》(Declaration of Sentiments)模仿了《独立宣言》的文体,并明确宣称:“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的男人与女人皆生而平等”。
  • 民权运动: 1963 年,马丁·路德·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在他的《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演讲中,引用了宣言中的信条,呼吁国家实现其建国承诺,兑现“人人生而平等”这一对所有美国人的“支票”。
  • LGBTQ+权利运动: 1978 年,活动家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在旧金山同志骄傲庆典上的演讲中,也援引了《独立宣言》,强调其中不可剥夺的权利适用于所有人。

《独立宣言》中所宣称的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在后来的历史中,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去挑战不公,努力实现其普遍性承诺

延伸阅读与政治洞察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作为美国对外宣告主权、对内确立政治理想的纲领性文件,不仅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为全球的民主革命提供了范本。它提出的主权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原则、政治平等理念,以及人民拥有革命的权利学说,是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基石。

如果您对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形成机制感兴趣,我们鼓励您了解更多关于政治测试的信息,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ideologies)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

《独立宣言》的文本至今仍被珍藏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作为美国立国精神的永久象征。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文献档案与传播

《独立宣言》的传播经历了多个版本和阶段,其中“邓拉普单页版”(Dunlap broadside)和“正式誊写本”(engrossed copy)最为重要。

  1. 邓拉普单页版(Dunlap broadside):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批准文本后,立即送交印刷商约翰·邓拉普(John Dunlap)连夜印刷了约 200 份。这是最早公开发布的文本。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于 7 月 9 日命令驻扎在纽约的部队宣读此文件,以鼓舞士气。
  2. 正式誊写本(Engrossed Copy):1776 年 7 月 19 日,大陆会议通过决议,将宣言清晰誊写在羊皮纸上,标题加入了“一致”(unanimous)一词。这份誊写本由书记员提摩西·梅拉克(Timothy Matlack)手写完成,并于8 月 2 日主要由 56 位代表签署。这份正式誊写本是目前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的文件。
  3. 史东雕刻版(Stone Facsimile):由于原件在 19 世纪因保存不当而字迹模糊,1823 年,时任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委托威廉·J·史东(William J. Stone)制作了铜版雕刻的官方复制品,这成为我们今天最熟悉的版本。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在外交上具有关键作用,它向世界表明殖民地没有打算和解,使其能够与法国等友好的外国政府确认官方联盟,并在独立战争中获得援助。


核心引文节选

《美利坚十三个联合邦一致宣言》(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 “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

原創文章,轉載必須註明出處(8values.cc)並附帶本文原文鏈接:

https://8values.cc/blog/declaration-and-constitution-differences

目錄

9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