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科学批判与当代价值的锐利武器

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 如何批判空想、反动及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澄清私有制与自由的误解,并探讨其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危机中的持久生命力。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科学批判与当代价值的锐利武器

《共产党宣言》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作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文献之一,其核心不仅在于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更在于其革命性的批判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 在这部著作中,不仅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也对当时各种鱼目混珠的“假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澄清,从而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地位。

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与反动思潮的批判

《共产党宣言》的第三章专门对当时欧洲存在的各种“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将其分为三大类: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 对空想社会主义 (Utopian Socialism) 的理论界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包括圣西门 (Saint-Simon)、傅立叶 (Fourier)、欧文 (Owen) 等人在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这些体系的创始人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早期、不成熟时期出现的。

他们确实看到了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对立以及旧社会的瓦解因素,其著述中包含了对现存社会一切原则的攻击,因此对工人阶级的启蒙是具有价值的。然而,他们的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

  • 诉诸理性而非阶级斗争: 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在经济领域中发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因此他们没有将理论建立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之上。他们不诉诸于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动,而是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理性,期待通过和平的手段,甚至向资产阶级的感情和钱袋呼吁来实现他们的社会乌托邦,例如建立“法伦斯泰尔”或“小伊加利亚”。
  • 脱离实践: 他们用**“个人的发明活动”代替了“历史的运动”,用“幻想的解放条件”代替了“历史上产生的解放条件”**。随着现代阶级斗争的发展,这些幻想性的观点逐渐失去了实践价值和理论基础。

与此相对,《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这一方法论认为,经济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历史(自从原始的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 对反动及保守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批判了当时企图阻止历史进程的反动社会主义以及试图改良资本主义以自保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反动的社会主义旨在将历史的指针拨回旧时代:

  • 封建的社会主义:这部分英法贵族撰文反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但他们的主要指控在于,资产阶级制度创造了一个将彻底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无产阶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实质上是为了恢复他们已经瓦解的封建剥削方式。
  •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一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中面临破产的威胁,他们希望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因此他们的理论是反动和空想的
  • 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德国的哲学家和文人将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引入德国时,忽视了法国已经存在的阶级斗争的社会条件,而是将这些思想用哲学空话进行包装,如“异化了的人类”、“真正的社会主义”。这种思潮最后发展到直接反对共产主义“残酷的破坏的倾向”宣称自己公正地超脱于一切阶级斗争之上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则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人,他们希望**“消除社会弊病以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继续存在”**。

  • 这部分人包括经济学家、慈善家、人道主义者、工人阶级状况的改善者、各种想象的“小小的改良家”。
  • 他们希望**“要一个没有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即在不触及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希望获得现代社会条件的好处,但又不想承担革命和危险。
  • 这种社会主义的**“最后的,也是唯一郑重的话”,总结起来就是:“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澄清误解:对私有财产和资产阶级“自由”的批判性澄清

共产主义者明确**“轻视隐藏自己的观点和目的”**,因此他们必须直面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意图的各种指责和误解。

1. 关于“消灭私有制”的实质

共产党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资产阶级将此解读为消灭个人劳动所得的财产**,指责共产主义要**“剥夺人们获得私人财产的权利”**。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澄清:

  • 区分财产类型: 他们指的不是小手工业者或小农的**“辛勤挣得的、自己劳动所得的财产”**,因为工业发展已经在日复一日地消灭着这种财产。
  • 矛头指向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共产主义要消灭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即“那种利用雇佣劳动来剥削的财产”**,这种财产是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为基础的。
  • 资本的社会性质: 资本是集体性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权力,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联合活动才能运动起来。因此,将资本变为公共的、社会的财产,只是改变了其社会性质,消除了它的阶级性质

2. 揭露资产阶级“自由”的阶级本质

资产阶级还指责共产主义要**“消灭自由”**。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当前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下,“自由”仅仅意味着“自由贸易、自由买卖”。这种**“勇敢的言辞”**只在与中世纪受限制的贸易相比时才有意义。

事实上,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这种自由,是以无产阶级的不自由为代价的。资产阶级的观念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的产物。他们将从自己的现存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中产生的社会形式**,“变为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而这种错觉,他们与历史上所有统治阶级是共通的。

此外,对于“消灭家庭”的指责,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现代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立在资本和私人营利的基础上的。在无产阶级那里,由于现代大工业的活动,一切家庭联系都被撕裂,他们的孩子变成了**“简单的商品和劳动工具”,家庭在实践上是缺位的。共产主义所要做的,是把教育从统治阶级的影响下解救出来**。

辩证唯物史观与《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 的当代生命力

尽管《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 问世已超过 170 年,但其核心原理和分析方法在今天仍被视为分析社会弊病和人类发展道路的相关工具

1. 《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持久正确性

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撰写序言时就曾指出,尽管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一般原理“总的说来直到今天还是完全正确的”。这得益于《共产党宣言》所贯穿的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 阶级斗争与经济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生产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历史的进步是社会阶级之间斗争的结果。这种基本原理至今仍是理解社会矛盾的科学基础
  • 资本主义的自我掘墓: 《共产党宣言》辩证地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不断革新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然而,资本主义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 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价值

《共产党宣言》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弊病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期。

  • 销量飙升的佐证: 例如,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共产党宣言》的销量飙升,因为其为分析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危机,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这表明,面对全球经济不平等加剧和大型全球公司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人们仍然可以在《共产党宣言》中找到分析和理解其弊病的框架。
  • 永恒的质疑: 《共产党宣言》迫使世界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劳动,而只有少数人繁荣?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还是社会可以更公平?”。这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疑,使其至今仍是寻求社会公正的人们讨论的核心文本。

结语

如果您希望深入了解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倾向,以及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如何看待这些社会矛盾与发展道路,欢迎您进行8values 政治价值观倾向测试,探索您的思想定位。通过阅读官方博客的系列文章,您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当前的政治现实相结合,以更专业的视角去审视复杂的意识形态光谱。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8values.cc)并附带本文原文链接:

https://8values.cc/blog/communist-manifesto-critique-and-modern-relevance

目录

7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