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的诞生:历史背景、起草与深远影响

深入解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的创作背景、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起草过程,及其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纲领的历史地位。读者可前往 8Values 政治测试官网了解更多意识形态信息。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的诞生:历史背景、起草与深远影响

《共产党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是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于 1848 年共同发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该文本被誉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文件之一,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公开问世。

《共产党宣言》以其强烈的修辞力量富有诗意的语言而著称,开篇即是那句著名的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A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 – the spectre of communism)。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旧欧洲的一切势力,包括教皇、沙皇、梅特涅、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已经联合起来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围剿。因此,撰写《共产党宣言》正是为了向全世界公开阐明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和倾向,以澄清并驱散恶意散布的误解和恐惧。

共产主义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成书的历史背景

《共产党宣言》并非空穴来风,它诞生于一个充满社会动荡与变革的历史时期,即 19 世纪中叶。

欧洲社会动荡与资本主义的弊病

19 世纪中叶是欧洲工业化进程加速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飞跃生产力提升,资产阶级(bourgeoisie)在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革命的角色”。资产阶级通过不断革新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彻底撕裂了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

然而,这种变革也带来了深重的社会弊病:

  1. 阶级对立的简化: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capitalists)和被迫出卖自身劳动力(labour-power)的无产阶级(proletariat)。
  2. 赤裸裸的剥削: 资本主义用 “赤裸裸的、无耻的、直接的、残酷的剥削” 取代了以往被宗教和政治幻想掩盖的剥削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批评资本主义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 “赤裸裸的自身利益”“冷酷无情的‘现金支付’”,《共产党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剥削本质
  3. 全球化与危机: 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推动了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将所有国家卷入其中。但这种制度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global financial crisis)爆发以来,《共产党宣言》的销量再次飙升,证明了其分析资本主义弊端的相关性。

告别“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在 1840 年代,“社会主义” (Socialism)和 “共产主义” (Communism)这两个术语在德国并不十分流行,它们最初与来自法国的新思想联系在一起。

  • 空想者的局限性: 之前的社会改革家(如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等)倾向于诉诸于统治阶级的理性来创建理想的社会(Utopia),但他们未能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独立历史主体革命力量
  • 科学性的确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则基于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认为阶级斗争(class struggle)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全部历史的基本动力。这一“基本思想”认为,经济生产和交换方式及其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恩格斯曾比喻说,这一思想对历史学的作用,相当于达尔文(Darwin)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作用

对于那些希望进一步探究不同政治思潮的用户,我们推荐您进行8values 政治价值观倾向测试,以了解自身在不同维度上的政治倾向,同时网站也对8values 所有结果意识形态进行了详细介绍。

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委托与起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应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委托撰写的“党纲”。

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的成立

1847 年初,一个名为 “正义者同盟” 的秘密工人组织(最初由德国工人、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组成,总部位于伦敦) 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并希望他们协助进行组织改组和理论纲领的起草

  1. 第一次代表大会(1847 年 6 月): 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大会,更名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 (Communist League)。
  2. 纲领的转变: 同盟放弃了原先 “人人皆兄弟!” (All people are brethren!)的口号,改用恩格斯提出的,更具阶级斗争色彩的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Proletarians of all countries, unite!)。
  3. 第二次代表大会(1847 年 11 月): 同盟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正式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撰写一份 “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从“教义问答”到“宣言”的定稿过程

在马克思最终执笔之前,恩格斯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 恩格斯的两份草案: 恩格斯于 1847 年 6 月撰写了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Draft of a Communist Confession of Faith),随后在 1847 年 10 月根据同盟巴黎支部的要求,起草了 《共产主义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sm)。《原理》采用了当时秘密组织常用的 “教义问答” (catechism)形式,清晰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
  • 文体的决定: 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提出,鉴于需要叙述一定的历史内容,教义问答的形式已不适用,建议采用“共产党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形式。
  • 马克思的最终执笔: 马克思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在1848 年 1 月布鲁塞尔 (Brussels) 独自完成了手稿。尽管恩格斯贡献了基础草案和集体讨论的“一般基调和精神”,但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主张” ,即经济生产决定社会结构和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完全且排他性地属于马克思

这份文件简短而有力,在现代版本中篇幅约为 45 页左右,总字数约 14,000 词,其理论性和论战性远超一般党派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首次发表与历史命运

1848 年的问世与早期的沉寂

《共产党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的手稿于 1848 年 2 月初被送至伦敦的印刷厂,并于1848 年 2 月 21 日首次以德文单行本问世。这一时间点极为关键,因为它几乎与 1848 年欧洲革命的爆发完全重合

然而,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共产党宣言》并没有产生立即的、广泛的影响。随着 1848 年 6 月巴黎工人起义的失败,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共产党宣言》一度沉寂

艰难的传播与历史文献的地位

尽管早期坎坷,但《共产党宣言》的生命力极强,它反映了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

  • 国际传播: 早在 1848 年当年,该文本就被尝试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第一个英文译本于 1850 年由海伦·麦克法兰(Miss Helen Macfarlane)在乔治·朱利安·哈尼(George Julian Harney)的 《红色共和党人》 (The Red Republican)上发表。
  • 俄罗斯与美国的缺位: 在 1847 年《共产党宣言》撰写时,最后一部分(共产党人对不同反对党派的立场)没有涉及俄罗斯和美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解释道,当时俄国是欧洲一切反动势力的 “最后的庞大后备军” ,而美国则通过移民吸收了欧洲过剩的无产阶级力量,两者都是 “现存欧洲制度的支柱” 。但到了 1882 年俄文版序言时,他们指出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俄国已成为欧洲 “革命行动的先锋”
  • 公社经验的修正: 1871 年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来的序言(如 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一些 革命措施(如第二章末尾的十条) 在实践中需要修正。最主要的修正在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官方定性: 1872 年 6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文版序言中共同声明,《共产党宣言》已经成为一份“历史文献”,他们无权更改原始文本

《共产党宣言》思想的持久影响与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超越了其最初作为政治小册子的角色,至今仍是世界上阅读最广泛的政治文献

理论的延续与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在理论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1. 历史观的奠基: 它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Historical Materialism),强调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和阶级斗争所推动。
  2. 核心纲领: 共产党人的理论可以概括为 “消灭私有制” (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这一句话。但他们所指的是 消灭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Bourgeois Private Property)——即“剥削雇佣劳动”的那种财产形式,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劳动所得。
  3. 批判与澄清: 《共产党宣言》的第三部分集中批判了当时各种形式的 “假社会主义” (False Socialism),包括 反动的社会主义 (Reactionary Socialism)、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Conservative or Bourgeois Socialism)和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Critical-Utopian Socialism)。《共产党宣言》也驳斥了资产阶级关于共产主义将“消灭自由”“消灭家庭”“消灭国家和民族”等指责,并指出资产阶级的“自由”不过是 “建立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自由贸易、自由买卖”

结语:以历史为镜,思考意识形态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以其革命性的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激励着无数对于社会公平与变革的讨论。这部文献提醒我们,任何社会制度,包括现代资本主义,都必须经受对其剥削本质对人类福利影响的严格审视。

在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文本后,您或许希望衡量自身的世界观与这些思想体系的契合程度。我们诚挚邀请您访问8Values 政治意识形态测试官网进行免费的8values 政治价值观倾向测试,探索您的意识形态立场。通过阅读官方博客的系列文章,您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当前的政治现实相结合,以更专业的视角去审视复杂的意识形态光谱。

《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以其振奋人心的口号作结,概括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与信念:“无产者们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部历史文献,将继续作为理解阶级斗争动态和人类对社会平等追求的重要基石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8values.cc)并附带本文原文链接:

https://8values.cc/blog/communist-manifesto-historical-context-and-publication

目录

7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