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 的革命目標、核心理論與未來社會展望
《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 闡述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目標、消滅私有製的理論核心,以及最終實現“自由人聯合體”的未來社會願景。本文詳細解讀這一綱領性文獻的革命道路和長遠影響,探討其對現代社會發展提供的深刻見解。
《共產黨宣言》 (The Communist Manifesto)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文獻之一。該文獻最初被稱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由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於1848 年2 月首次在倫敦出版,旨在作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綱領性文件。
自問世以來,《共產黨宣言》對全球政治思潮和社會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被許多人認為是分析資本主義弊病和人類發展道路的重要工具。
階級鬥爭的理論基石與革命的必然性
《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之上。這一歷史觀認為,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決定一個時代政治和精神歷史的基礎。
階級鬥爭是歷史的驅動力
《共產黨宣言》開篇即宣告:“迄今為止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社會總是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處於不斷的對抗中。在資本主義時代,階級對立被簡化和加劇,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陣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資產階級(即現代資本家階級,擁有社會生產資料並僱傭勞動)在歷史上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他們通過不斷變革生產工具和生產關係,在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然而,正是這種快速、革命性的發展,導致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
掘墓人的產生
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生產出了它自身的掘墓人——現代工人階級,即無產階級。無產階級(即現代僱傭工人,他們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只能出賣勞動力以維持生存)作為資本的附屬品,其勞動所得僅夠維持其生命和種族延續。
《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不適宜繼續統治,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生存。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種革命的必然性,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歷史和經濟進程後得出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結論,區別於依靠勸說統治階級來實現理想社會的空想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的核心目標與理論基石
無產階級革命的首要目標,是改變現存的社會經濟基礎,即私有財產關係。
消滅資產階級私有製
共產黨的理論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製。
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他們所要消滅的並非一般的、個人勞動所得的財產,而是資產階級私有財產。這種現代資產階級私有財產是建立在階級對立和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剝削之上的生產和占有產品的最完備表現。
資本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權力,它只能通過社會許多成員乃至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活動才能運轉起來。因此,將資本變為公共的、屬於社會全體成員的財產,只是改變了財產的社會性質,使其失去階級性質。
對資產階級指責的澄清
《共產黨宣言》也澄清了資產階級對共產主義的種種誤解和指責。資產階級指責共產主義要消滅自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反駁道,在資產階級生產關係下,所謂的自由只不過是自由貿易、自由買賣,而這種自由是以無產階級的不自由為代價的。
此外,資產階級還指責共產主義要消滅家庭。馬克思和恩格斯則指出,資產階級的家庭是建立在資本和私人營利基礎之上的,而無產階級中實際上已經缺乏家庭關係。現代工業行動正在使無產者的一切家庭聯繫被撕裂,他們的孩子變成了簡單的商品和勞動工具。共產黨人要求做的,是制止父母對子女的剝削,以及將教育從統治階級的影響下解救出來。
無產階級奪取政治統治的過渡措施
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
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手裡,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在革命初期,這些措施難免要對財產權利和資產階級生產關係實行“專制的干涉”。
《共產黨宣言》在第二章末尾列出了在最先進國家可以相當普遍適用的一系列措施:
- 剝奪地產,把地租用於公共事業。
- 實行高額累進所得稅。
- 廢除一切繼承權。
- 沒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 通過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集中信貸在國家手中。
- 將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中。
- 增加國家工廠和生產工具,按照總的計劃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
- 實行普遍勞動義務,成立工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 結合農業與工業,逐步消滅城鄉對立。
- 對一切兒童實行公共和免費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並將教育與物質生產結合。
這些措施旨在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總量。雖然這些措施在起初可能在經濟上顯得不夠和站不住腳,但它們是徹底變革全部生產方式所不可避免的手段。
共產主義的未來展望:自由人聯合體
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消滅了階級和剝削的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
階級的消亡與政治權力的喪失
在過渡時期完成變革後,隨著生產的共同管理、階級對立的消除,無產階級也就消滅了階級對立存在的條件,從而也就消滅了自己這個階級的統治。
當階級差別在發展進程中消失,並且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手中時,公共權力就失去其政治性質。因為政治權力( Political Power )本質上是“一個階級用以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暴力”。
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
最終,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一個“聯合體” 。
在這個自由人聯合體中,勞動將不再是增加資本的手段,而是“擴大、豐富和促進工人生活”的手段。
《共產黨宣言》用一句話概括了這一未來社會的遠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揭示了共產主義是一種追求普遍解放的理想。
國際主義的號召與歷史文獻的持久價值
《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從一開始就具有國際主義精神。
無產者沒有祖國
《共產黨宣言》指出,工人階級沒有祖國。無產者必須首先取得政治統治,上升為民族的領導階級,從而把自身組織成為民族,但這絕不是資產階級意義上的民族。
隨著資產階級的發展、商業自由、世界市場和生產方式的統一,民族差別和階級對立正日益消失。無產階級的統治將使其消失得更快。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共產黨宣言》以其著名的、體現國際團結精神的口號作為結束: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這句口號,連同“工人階級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的論述,濃縮了無產階級國際聯合的必要性。
對當代社會的持續影響
時至今日,《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原理(例如,經濟基礎和階級鬥爭)整體上仍然是完全正確的,其思想的光芒穿越時空。在理解當今社會矛盾和經濟不平等時,《共產黨宣言》仍提供了銳利的分析框架。例如,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共產黨宣言》的銷量飆升。
回顧歷史文獻,人們往往需要藉助工具來理解自身政治價值觀的傾向。例如, 8Values 政治價值觀傾向測試可以幫助用戶確定自己在經濟、社會、外交和政府等維度上的立場,這與理解《共產黨宣言》中對不同政治傾向流派的批判(如8values 所有結果意識形態)是相輔相成的。
恩格斯在1888 年的序言中曾指出, “貫穿《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整體上至今仍然是完全正確的。這使得《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不僅是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綱領,更是一部指引人類社會思考其發展方向和未來命運的深刻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