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伽美甚史詩(Epic of Gilgamesh):探尋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永恆智慧與英雄主義

《吉爾伽美甚史詩》(Epic of Gilgamesh)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詩,它講述了古代兩河流域烏魯克(Uruk)國王吉爾伽美甚(Gilgamesh)的生平、友誼、冒險,以及對生死奧秘的探索,是了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及人類價值觀起源的奠基之作,對於當代人理解權力、生命與政治價值觀傾向測試等議題仍具有深刻啟發意義。

8values political test-政治測試-吉爾伽美甚史詩(Epic of Gilgamesh):探尋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永恆智慧與英雄主義

《吉爾伽美甚史詩》是來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著名史詩,被譽為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詩。這部史詩的文學歷史始於約公元前2100 年蘇美爾(Sumerian)時期的五首關於烏魯克(Uruk)國王吉爾伽美甚的詩歌。這些獨立的蘇美爾故事隨後被用作素材,編纂成後來的阿卡德語(Akkadian)版本史詩。學者們認為,這部史詩作為宗教和英雄傳奇傳統的奠基之作,塑造了赫拉克勒斯(Heracles)等後來英雄的原型,並對荷馬史詩產生了影響。

這部史詩所敘述的歷史時期,據信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 年至公元前2500 年之間,比已知最早的寫成文字的文學作品早200 到400 年。史詩內容匯聚了兩河流域的許多神話傳說,共有3,000 多行。

史詩的發現歷程與主要版本

《吉爾伽美甚史詩》以楔形文字(cuneiform)刻寫在泥板(clay tablet)之上。其最早的蘇美爾語詩歌版本可追溯到烏爾第三王朝(c. 2100 BCE)。

塵封的泥板與重見天日

這部史詩的現代發現始於19 世紀中葉。 1849 年,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Austen Henry Layard)和他的助手霍姆茲德·拉薩姆(Hormuzd Rassam)在亞述古都尼尼微(Nineveh)發現了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的圖書館。在隨後的幾年裡,他們挖掘出了大約15,000 塊刻有楔形文字的亞述泥板殘片。

1872 年,受僱於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喬治·史密斯(George Smith)研究這些泥板時,發現了其中記載有大洪水故事的碎片。這一發現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其在某些細節上佐證了《聖經》的記載。最初,史詩中的中心人物被錯誤地讀作“Izdubar”。直到1920 年代,所有泥板才基本複原和破譯,蘇美爾學家塞繆爾·諾亞·克萊默(Samuel Noah Kramer)率先破譯了蘇美爾傳說部分。

近年來,人工智能軟件的應用極大地加快了發現分散在全球博物館中未讀新碎片的進程。

兩個主要版本和蘇美爾詩歌

至今,已發現的《吉爾伽美甚史詩》存在多種語言版本,包括阿卡德語、古巴比倫語、胡里安語和赫梯語。現代學者主要根據兩個版本進行重構:

  1. 古巴比倫語版本(Old Babylonian version) :可追溯至公元前18 世紀。這個版本以其開頭語《Surpassing All Other Kings》 (《超越眾王》)命名。
  2. 標準巴比倫版本(Standard Babylonian version) :約在公元前13 至前10 世紀由祭司Sîn-lēqi-unninni (烏泥泥)彙編完成。這個版本共包含十二塊泥板,其中約三分之二已被復原。其開頭語為《Sha naqba īmuru》《He Who Saw the Deep》 ,字面意思是“看見深淵者”)。這裡的“深淵”(deep)指吉爾伽美甚從烏特納匹什提姆(Utnapishtim)那裡帶回的,關於智慧之泉恩基(Ea)的神秘信息。

此外,還有五部現存的較古老的蘇美爾語詩歌,它們被認為是獨立的故事,而非單一史詩的組成部分。在這些蘇美爾版本中,吉爾伽美甚的名字為“Bilgames”。

吉爾伽美甚(Gilgamesh)的英雄事蹟:從暴虐到智慧

《吉爾伽美甚史詩》圍繞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甚和他的朋友恩奇杜( Enkidu )之間的友誼故事展開。史詩塑造了吉爾伽美甚從一個暴君成長為一位賢者的形象。

烏魯克的暴君與神造的對手

史詩開篇介紹了吉爾伽美甚,他是烏魯克城邦的統治者,三分之一是人,三分之二是神。他憑藉自己的權勢,對人民施加壓迫。他對年輕女性的壓迫表現為在她們的新婚之夜強暴新娘;對年輕男性則可能是強迫他們進行遊戲、力量測試或修建城牆等勞役。

民眾因其暴虐而向諸神哭訴,諸神回應了他們的懇求。創造女神阿魯魯(Aruru)因此創造了恩奇杜,一個與吉爾伽美甚實力相當的野人,渾身長滿毛髮,生活在荒野中與動物為伴。

恩奇杜的文明化與英雄友誼

恩奇杜破壞了獵人的捕獸夾,獵人求助於吉爾伽美甚。吉爾伽美甚命令獵人帶著神妓(Shamhat)去誘惑恩奇杜。神妓通過六天七夜(或兩週)的愛愛,使恩奇杜完成了文明化(civilized)的初次蛻變。恩奇杜雖然被他的動物親屬群驚恐地拋棄,但神妓安慰他:“不要悲傷,你現在擁有了知識,像神一樣”。

恩奇杜隨後學會了吃人的食物、喝啤酒,並來到烏魯克。當他得知吉爾伽美甚對新娘的暴行時,勃然大怒。兩人隨後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最終吉爾伽美甚獲勝,但兩人惺惺相惜,結為朋友。

遠征雪松林:斬殺洪巴巴(Humbaba)

為了獲得名聲和榮耀,吉爾伽美甚提議與恩奇杜踏上為期六天的旅程,前往傳說中的雪松林(Cedar Forest),殺死其守護者,半神怪獸洪巴巴( Humbaba )。

儘管恩奇杜和城中長老警告他們此行的危險性,吉爾伽美甚並未退縮。在遠征途中,太陽神沙瑪什(Shamash)庇佑了他們。在戰鬥中,沙瑪什派遣了十三股大風困住了洪巴巴,使其被捕獲。洪巴巴跪地求饒,提議成為吉爾伽美甚的奴隸,並砍伐雪松供他使用。吉爾伽美甚心生憐憫,但恩奇杜堅持必須殺死洪巴巴,以確立他們永恆的聲譽。洪巴巴在被吉爾伽美甚斬首之前,詛咒了兩人。

激怒伊絲塔(Ishtar)與恩奇杜之死

英雄歸來後,女神伊絲塔(Ishtar)被吉爾伽美甚的魅力傾倒,向他求愛。然而,吉爾伽美甚拒絕了她,並列舉了伊絲塔對她過去的情人(如杜木茲Dumuzi)的殘忍對待。

伊絲塔被激怒,要求她的父親阿努(Anu)派遣天之公牛(Bull of Heaven)下凡復仇。天之公牛降臨烏魯克城,造成廣泛破壞(如使幼發拉底河水位下降、吞噬300 人)。在沒有神助的情況下,吉爾伽美甚和恩奇杜聯手擊殺了天之公牛。伊絲塔哀嚎時,恩奇杜甚至將牛的後腿之一扔向了她,以示侮辱。

由於殺死了洪巴巴和天之公牛,眾神決定懲罰兩位英雄,最終宣判恩奇杜必須死亡。恩奇杜在夢中看到了自己被標記為死亡,隨後病情惡化,十二天后去世。吉爾伽美甚悲痛欲絕,抱著朋友的屍體,直到蛆蟲從屍體鼻孔中掉落,他才承認恩奇杜已死。

永生(Immortality)的探索與哲學思考

恩奇杜的死亡,使吉爾伽美甚開始恐懼自己的死亡,從而踏上了一段漫長而危險的旅程,尋求永生的秘密

拜訪遠方者烏特納匹什提姆

吉爾伽美甚穿上獸皮,在荒野中漫遊,最終抵達了世界盡頭處的雙峰——馬什山(Mount Mashu)。他穿越了太陽神沙瑪什的隧道,並進入了生長著寶石樹木的奇妙“眾神花園”。

他隨後遇到酒娘西杜里(Siduri) 。西杜里試圖勸阻他:“你永遠找不到你所追求的生命。因為當眾神創造人類時,他們將死亡作為人類的份額,而將生命保留在自己手中”。西杜里勸告他應該滿足於簡單的生活樂趣。

儘管如此,吉爾伽美甚仍被指引去尋找渡船人烏爾沙那比(Urshanabi),穿越“死亡之水”,前往烏特納匹什提姆(Utnapishtim,“遠方者”)居住的島嶼。烏特納匹什提姆是唯一倖存下來的人類,並被眾神賦予了神性永生。

洪水神話與永生之草的失竊

吉爾伽美甚問烏特納匹什提姆如何獲得永生。烏特納匹什提姆隨後講述了大洪水(the Flood)的故事。他解釋說,眾神決定降下大洪水毀滅人類,但神恩基(Enki)提前告知了他,讓他建造一艘船,載著家人、工匠和“田野裡的所有動物”。這場風暴持續了六天六夜,毀滅了所有人類。最終,恩利勒(Enlil)儘管憤怒有人倖存,但仍祝福烏特納匹什提姆及其妻子,並賜予他們永生。這與巴比倫史詩《阿特拉哈西斯》(Atra-Hasis)中的洪水故事大致吻合。

烏特納匹什提姆向吉爾伽美甚指出,他獲得永生是一次獨特的賞賜。為了證明吉爾伽美甚無法抵抗人類的命運,烏特納匹什提姆挑戰他保持清醒六天七夜,但吉爾伽美甚立刻睡著了。

在吉爾伽美甚離開時,烏特納匹什提姆的妻子出於好意,促使丈夫透露了海底生長著一種能使人返老還童的植物(plant that will make him young again ),被稱為“心跳之草”(Plant of Heartbeat)。吉爾伽美甚通過在腳上綁石頭潛入海底獲得了這種植物。然而,在歸途中,當他停下來洗澡時,一條蛇(serpent)聞到香味偷走了這株植物,並在離開時蛻去了皮。

吉爾伽美甚最終哭泣,認識到他獲取永生的努力徒勞無功。他回到烏魯克城,看到其宏偉的城牆,向烏爾沙那比讚美這座持久的功績,暗示著人類的不朽並非在於個體生命的延續,而在於其留下的文明成就

亡友在冥界的描述

史詩的第十二塊泥板(通常被認為是後世附加的)講述了吉爾伽美甚通過沙瑪什創造的生死通道,與恩奇杜的鬼魂對話。恩奇杜向他描述了冥界(Netherworld)是一個“塵土之屋”和黑暗之地,居民以粘土為食,身披鳥羽。這一部分的目的被認為是向讀者解釋死者在來世的各種命運。

《吉爾伽美甚史詩》的深遠影響與價值觀探討

《吉爾伽美甚史詩》不僅是文學的開山之作,它探討了人類命運、生與死的奧秘、統治者的責任以及友誼的價值,提供了理解古代近東地區道德和政治價值觀的重要視角。

文學主題與英雄主義精神

史詩熱情頌揚了古代英雄的英勇行為以及英雄間的友誼。最初殘酷的吉爾伽美甚,在經歷了與恩奇杜的友誼、共同冒險以及痛失摯友後,完成了從“冒險家到智者”的轉變。他最終理解了天命,接受了死亡是人類不可避免的共同命運,但他對永恆功績的追求,頌揚了古代巴比倫人探索自然法則、認識人生奧秘的樸素願望,以及敢於違抗神意的積極進取精神。

與古代典籍和後世文化的關係

《吉爾伽美甚史詩》被認為是古代近東地區文化交流和傳承的關鍵載體。

1. 與《聖經》的平行關係:

學者們普遍認為,在《舊約聖經》(Hebrew Bible)中,許多主題、情節和人物都與《吉爾伽美甚史詩》存在關聯:

  • 伊甸園(Garden of Eden)與人類墮落:恩奇杜/神妓的故事被認為與《創世記》(Genesis)中亞當/夏娃的情節存在相似之處。兩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由神用土創造,都生活在自然中,接受了女性的誘惑,並被賦予了知識,隨後失去了他們原來的家園。史詩中蛇偷走永生之草的情節,也成為了另一個相似點。
  • 大洪水敘事(Noah's flood):安德魯·R·喬治(Andrew R. George)等學者認為,《創世記》中的洪水敘事與《吉爾伽美甚史詩》中的描述極為相似,甚至“逐點、按相同順序”匹配,因此“幾乎無疑地”源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共同傳統。
  • 《傳道書》(Ecclesiastes)的勸告:西杜里(Siduri)勸吉爾伽美甚享受生活簡單樂趣的建議,被認為可能被《傳道書》作者直接借鑒。

2. 對希臘和亞歷山大傳說(Alexander legends)的影響:

史詩的強力主題和悲劇力量被認為與荷馬的《伊利亞特》(Iliad)和《奧德賽》(Odyssey)有共通之處,甚至對它們產生了實質性影響。此外,吉爾伽美甚對永生之草的追尋,啟發了後來關於亞歷山大大帝尋找生命之泉(Fountain of Life)的傳說。

這部來自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古老文獻,通過探討人類在神意與命運面前的掙扎,以及個體價值觀的形成,在歷史長河中持續發揮著影響。吉爾伽美甚從暴君向賢者的轉變,正是人類文明對良好治理(good king)個人政治價值觀不斷探索的縮影。對於有興趣深入了解古代英雄如何面對權力、死亡和價值選擇的讀者,可以通過完成類似8Values 政治測試的工具,反思這些永恆的哲學問題在當今社會中的意義。

(注:蘇美爾語中的“Gilgamesh”曾被讀作“Bilgames”)。

原創文章,轉載必須註明出處(8values.cc)並附帶本文原文鏈接:

https://8values.cc/blog/gilgamesh-mesopotamia

目錄

9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