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Spectre/Gespenst)的起源与内涵: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开篇之语

深入解析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的著名开篇“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了解这一划时代的政治文献的历史背景、阶级斗争(Class Struggle)理论,以及其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倾向的深刻影响。

“幽灵”(Spectre/Gespenst)的起源与内涵: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开篇之语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最初被称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两位德国思想家所著。这部历史性的政治纲领首次于 1848 年 2 月 21 日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阅读最广泛的政治文献之一。它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指导原则,并以其磅礴的文笔和深刻的洞察力,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幽灵”(Spectre/Gespenst)的比喻:恐惧与力量的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开篇名句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以戏剧性的笔触宣告了其主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幽灵(Spectre)一词,在德文原文中是 Gespenst,英文翻译通常采用 Spectre。这个比喻性开场句不仅在文学上极具感染力,更在政治上揭示了当时的欧洲现状:

  1. 反动势力的恐惧与污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当时的欧洲所有旧势力——包括教皇(Pope)和沙皇(Tsar)、梅特涅(Metternich)和基佐(Guizot)、法国的激进党人(French Radicals)和德国的警察间谍(German police-spies)——都结成了“神圣同盟”,目的是为了“驱除这个幽灵”。
  2. 力量的承认:这一事实表明,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统治阶级将共产主义视为“幽灵”或“鬼怪”(bogey man),试图以此来恐吓民众,使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反感和远离。
  3. 公开宣言的必要性:面对这种被用来“污蔑”反对派的“神话”,共产主义者认为“是时候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倾向,并以自己的党的宣言来对抗这个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了”。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布正是对旧欧洲反动势力的反讽和驳斥。

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到,一旦共产主义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出现,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就会感到“幽灵”的困扰,并企图将其摧毁。

《共产党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诞生与历史背景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 19 世纪中叶欧洲社会剧烈动荡的产物。

协作与成书过程

《共产党宣言》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撰写。尽管该文献署名为二人共同创作,但大多数评价认为马克思是主要作者。恩格斯在此前受“正义者同盟”的巴黎支部委托,撰写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Principles of Communism)两份纲领草稿,为《共产党宣言》的撰写提供了基础。

1847 年 11 月至 12 月,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以宣言的形式取代传统的“教义问答”形式,并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在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s)完成了大部分写作,并于 1848 年 2 月将手稿寄往伦敦。这本最初仅有 23 页的宣传册,于 1848 年 2 月在伦敦首次以德文出版,其发表时间恰好与 1848 年欧洲革命的爆发同时。

早期传播与全球影响

在最初的几年里,《共产党宣言》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直到 19 世纪 70 年代马克思组建第一国际后,它才开始复兴。它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并被翻译成超过 200 种语言的 1000 多个版本。

  • 最早的翻译:第一个英文译本(Helen Macfarlane 翻译)于 1850 年出版。第一个俄文译本由巴枯宁(Bakunin)翻译,于 19 世纪 60 年代在日内瓦出版。
  • 历史文献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2 年版序言中指出,尽管部分细节已过时,但他们“再也没有权利来对它进行任何修改”,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文献”。
  • 当代关注:进入 21 世纪,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例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西方社会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趣重新兴起,使得《共产党宣言》的销量急剧飙升。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阶级斗争的科学解读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阶级斗争是历史的驱动力

《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地提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Class Struggle)的历史”。人类社会一直存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冲突,例如古代社会的自由民和奴隶、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和农奴。这些斗争的结果,要么是社会整体的革命性改造,要么是斗争阶级的共同灭亡。

在现代社会,阶级对立被简化了,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

  1. 资产阶级(Bourgeoisie):拥有社会生产资料,是现代资本家阶级,是雇佣劳动的雇主。
  2. 无产阶级(Proletariat):现代的雇佣工人,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他们是资本的商品,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矛盾与掘墓人

《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它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到了 “非常革命的作用”,通过不断革新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创造了世界市场,通过剥削世界市场,赋予了生产和消费世界性。

然而,资本主义也是一个固有的剥削系统,它用 “赤裸裸的、无耻的、直接的、残酷的剥削” 取代了过去封建关系中的“宗教和政治幻想”掩盖下的剥削。它将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没有留下任何别的联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资本主义的生存条件在于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而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这种制度因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无法确保其“奴隶”——无产阶级——在奴役中得以生存。因此,资产阶级“生产着它自身的掘墓人”,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 “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主义纲领的核心要义: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

共产主义者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的“最近的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一个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消灭私有财产(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共产党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需要明确的是,共产主义者旨在废除的是 “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即那种利用雇佣劳动来剥削他人的财产,是 “阶级对立的基础”。他们并不反对小手工业者或小农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个人财产,因为大工业发展已经在日常摧毁这种形式的财产。

资产阶级认为共产主义者旨在消灭个人自由和独立。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应道,资产阶级的“自由”不过是 “建立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自由贸易、自由买卖”,这种自由是以无产阶级的不自由和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代价的。

革命后的过渡措施与目标

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在过渡阶段,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在最先进的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广泛适用的过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废除土地所有制,将全部地租用于公共目的。
  • 实行 高额累进所得税
  • 废除继承权
  • 集中信贷 在国家手中,建立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
  • 集中运输和交通 工具在国家手中。
  • 实行对一切儿童的 免费公共教育,并取消童工工厂劳动。
  • 将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差别逐渐消灭。

最终,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一个 “联合体”,在其中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如果您对这些政治理念的倾向感兴趣,欢迎您使用 8Values 政治价值观倾向测试 来了解您的意识形态倾向,并参阅 8values 所有结果意识形态 的详细介绍。

《共产党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深远影响与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性文本,其核心原则(例如经济生产和阶级斗争)在出版 175 年后的今天,整体上仍然被认为是正确的。

批判“虚假”的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在第三章详细批判了当时欧洲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假社会主义”,例如:

  • 反动的社会主义(Reactionary Socialism):包括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和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它们或是企图恢复旧的封建社会,或是代表着因大工业威胁而走向衰落的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反对阶级斗争。
  •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Conservative or Bourgeois Socialism):这类人希望“消除社会弊病以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继续存在”。他们试图进行行政改革,例如慈善家、人道主义者,他们想要 “一个没有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这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保守和改良主义的。
  •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Critical-Utopian Socialism and Communism):例如圣西门(Saint-Simon)、傅立叶(Fourier)、欧文(Owen)等,他们的理论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意识,倾向于向统治阶级呼吁,并拒绝一切政治和革命行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和无产阶级自身行动的理论,才是 科学社会主义

国际主义的号召

《共产党宣言》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它在结束时发出了响亮的国际主义呼声,这是其核心精神的体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

欢迎您继续访问我们的官方博客,继续探索您的政治价值观和对这些理论的理解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8values.cc)并附带本文原文链接:

https://8values.cc/blog/spectre-of-communism

目录

7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