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Spectre/Gespenst)的起源與內涵:深入解讀《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開篇之語

深入解析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的著名開篇“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了解這一劃時代的政治文獻的歷史背景、階級鬥爭(Class Struggle)理論,以及其對現代社會意識形態傾向的深刻影響。

“幽靈”(Spectre/Gespenst)的起源與內涵:深入解讀《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開篇之語

《共產黨宣言》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最初被稱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兩位德國思想家所著。這部歷史性的政治綱領首次於1848 年2 月21 日在倫敦以單行本問世,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閱讀最廣泛的政治文獻之一。它為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指導原則,並以其磅礴的文筆和深刻的洞察力,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整個人類思想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幽靈”(Spectre/Gespenst)的比喻:恐懼與力量的宣言

《共產黨宣言》的開篇名句立即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以戲劇性的筆觸宣告了其主題:“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

幽靈(Spectre)一詞,在德文原文中是Gespenst ,英文翻譯通常採用Spectre。這個比喻性開場句不僅在文學上極具感染力,更在政治上揭示了當時的歐洲現狀:

  1. 反動勢力的恐懼與污衊: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當時的歐洲所有舊勢力——包括教皇(Pope)和沙皇(Tsar)、梅特涅(Metternich)和基佐(Guizot)、法國的激進黨人(French Radicals)和德國的警察間諜(German police-spies)——都結成了“神聖同盟”,目的是為了“驅除這個幽靈”。
  2. 力量的承認:這一事實表明,共產主義“已經被歐洲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統治階級將共產主義視為“幽靈”或“鬼怪”(bogey man),試圖以此來恐嚇民眾,使他們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產生反感和遠離。
  3. 公開宣言的必要性:面對這種被用來“污衊”反對派的“神話”,共產主義者認為“是時候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傾向,並以自己的黨的宣言來對抗這個關於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了”。因此,《共產黨宣言》的發布正是對舊歐洲反動勢力的反諷和駁斥。

馬克思和恩格斯預見到,一旦共產主義作為一種革命力量出現,資本主義的統治階級就會感到“幽靈”的困擾,並企圖將其摧毀。

《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誕生與歷史背景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是19 世紀中葉歐洲社會劇烈動蕩的產物。

協作與成書過程

《共產黨宣言》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撰寫。儘管該文獻署名為二人共同創作,但大多數評價認為馬克思是主要作者。恩格斯在此前受“正義者同盟”的巴黎支部委託,撰寫了《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和《共產主義原理》(Principles of Communism)兩份綱領草稿,為《共產黨宣言》的撰寫提供了基礎。

1847 年11 月至12 月,共產主義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在倫敦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以宣言的形式取代傳統的“教義問答”形式,並委託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個完備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

馬克思在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完成了大部分寫作,並於1848 年2 月將手稿寄往倫敦。這本最初僅有23 頁的宣傳冊,於1848 年2 月在倫敦首次以德文出版,其發表時間恰好與1848 年歐洲革命的爆發同時。

早期傳播與全球影響

在最初的幾年裡,《共產黨宣言》並未引起廣泛注意,直到19 世紀70 年代馬克思組建第一國際後,它才開始復興。它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並被翻譯成超過200 種語言的1000 多個版本。

  • 最早的翻譯:第一個英文譯本(Helen Macfarlane 翻譯)於1850 年出版。第一個俄文譯本由巴枯寧(Bakunin)翻譯,於19 世紀60 年代在日內瓦出版。
  • 歷史文獻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 年版序言中指出,儘管部分細節已過時,但他們“再也沒有權利來對它進行任何修改”,因為它已經成為一個“歷史文獻”。
  • 當代關注:進入21 世紀,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例如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西方社會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興趣重新興起,使得《共產黨宣言》的銷量急劇飆升。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階級鬥爭的科學解讀

《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是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這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石。

階級鬥爭是歷史的驅動力

《共產黨宣言》開宗明義地提出: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Class Struggle)的歷史” 。人類社會一直存在壓迫者與被壓迫者之間的衝突,例如古代社會的自由民和奴隸、中世紀的封建領主和農奴。這些鬥爭的結果,要么是社會整體的革命性改造,要么是鬥爭階級的共同滅亡。

在現代社會,階級對立被簡化了,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陣營,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

  1. 資產階級(Bourgeoisie) :擁有社會生產資料,是現代資本家階級,是僱傭勞動的雇主。
  2. 無產階級(Proletariat) :現代的僱傭工人,他們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為了生存不得不出賣勞動力。他們是資本的商品,受市場波動的影響。

資本主義的矛盾與掘墓人

《共產黨宣言》對資本主義(Capitalism)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它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 ,通過不斷革新生產工具和生產關係,創造了空前巨大的生產力。資產階級創造了世界市場,通過剝削世界市場,賦予了生產和消費世界性。

然而,資本主義也是一個固有的剝削系統,它用“赤裸裸的、無恥的、直接的、殘酷的剝削”取代了過去封建關係中的“宗教和政治幻想”掩蓋下的剝削。它將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之外,再也沒有留下任何別的聯繫。

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資本主義的生存條件在於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而資本的條件是僱傭勞動,這種制度因內在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無法確保其“奴隸”——無產階級——在奴役中得以生存。因此,資產階級“生產著它自身的掘墓人”,其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共產主義綱領的核心要義:消滅資產階級私有製

共產主義者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中,代表著整個運動的利益,他們的“最近的目的”是使無產階級形成一個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

消滅私有財產(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共產黨的理論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消滅私有製”

需要明確的是,共產主義者旨在廢除的是“資產階級私有財產” ,即那種利用僱傭勞動來剝削他人的財產,是“階級對立的基礎” 。他們並不反對小手工業者或小農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個人財產,因為大工業發展已經在日常摧毀這種形式的財產。

資產階級認為共產主義者旨在消滅個人自由和獨立。但馬克思和恩格斯回應道,資產階級的“自由”不過是“建立在資產階級生產關係基礎之上的自由貿易、自由買賣” ,這種自由是以無產階級的不自由和絕大多數人沒有財產為代價的。

革命後的過渡措施與目標

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在過渡階段,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 “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

在最先進的國家,需要採取一系列廣泛適用的過渡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 廢除土地所有製,將全部地租用於公共目的。
  • 實行高額累進所得稅
  • 廢除繼承權
  • 集中信貸在國家手中,建立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
  • 集中運輸和交通工具在國家手中。
  • 實行對一切兒童的免費公共教育,並取消童工工廠勞動。
  • 將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差別逐漸消滅。

最終,共產主義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一個“聯合體” ,在其中“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如果您對這些政治理念的傾向感興趣,歡迎您使用8Values 政治價值觀傾向測試來了解您的意識形態傾向,並參閱8values 所有結果意識形態的詳細介紹。

《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深遠影響與當代價值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奠基性文本,其核心原則(例如經濟生產和階級鬥爭)在出版175 年後的今天,整體上仍然被認為是正確的。

批判“虛假”的社會主義

《共產黨宣言》在第三章詳細批判了當時歐洲存在的各種形式的“假社會主義”,例如:

  • 反動的社會主義(Reactionary Socialism) :包括封建的、小資產階級的和德國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它們或是企圖恢復舊的封建社會,或是代表著因大工業威脅而走向衰落的小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反對階級鬥爭。
  • 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Conservative or Bourgeois Socialism) :這類人希望“消除社會弊病以保障資產階級社會的繼續存在”。他們試圖進行行政改革,例如慈善家、人道主義者,他們想要“一個沒有無產階級的資產階級” 。這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保守和改良主義的。
  • 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Critical-Utopian Socialism and Communism) :例如圣西門(Saint-Simon)、傅立葉(Fourier)、歐文(Owen)等,他們的理論缺乏經濟基礎和階級鬥爭意識,傾向於向統治階級呼籲,並拒絕一切政治和革命行動。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只有基於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和無產階級自身行動的理論,才是科學社會主義

國際主義的號召

《共產黨宣言》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它在結束時發出了響亮的國際主義呼聲,這是其核心精神的體現: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 )

歡迎您繼續訪問我們的官方博客,繼續探索您的政治價值觀和對這些理論的理解

原創文章,轉載必須註明出處(8values.cc)並附帶本文原文鏈接:

https://8values.cc/blog/spectre-of-communism

目錄

7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