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沉浮:從1848 革命的沉寂到全球影響力

《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於1848 年發表的綱領性文件。本文將追踪其命運:從1848 年歐洲革命中的影響甚微,到19 世紀70 年代巴黎公社後的複興,直至布爾什維克革命和第三世界革命對其的廣泛傳播,揭示這部世界上閱讀最廣泛的政治文獻的歷史沉浮與持久的當代價值。

《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沉浮:從 1848 革命的沉寂到全球影響力

《共產黨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或譯《共產主義宣言》) 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受共產主義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委託撰寫的一部劃時代的綱領性文獻。該文獻奠定了現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的思想基礎,並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在於其唯物主義歷史觀,即經濟生產方式社會結構構成了該時代政治和精神歷史的基礎;並強調階級鬥爭是迄今為止所有現有社會的歷史。

然而,這部被恩格斯評價為“對歷史學必定會起到像達爾文學說對生物學所起的那樣的作用”的著作,自1848 年2 月在倫敦匿名首次出版以來,其影響力的傳播歷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多次沉寂與復興。

1848 革命中的影響甚微:短暫的“幽靈”閃現

《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發表背景是19 世紀中葉歐洲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和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

《共產黨宣言》以其著名的開篇——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 (A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 – the spectre of communism ) 宣告了共產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力量出現。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舊歐洲的一切勢力,包括教皇(Pope)和沙皇(Tsar),都結成了“神聖同盟”來驅除這個幽靈。

發表時間與革命爆發的巧合

《共產黨宣言》的出版恰好與1848 年2 月法國革命的爆發相吻合。隨後,這場革命迅速蔓延至歐洲大陸,形成了著名的“1848 年革命”

儘管時機如此巧合,但在革命爆發的初期,《共產黨宣言》的影響力卻“微乎其微”

  • 當時,共產主義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在革命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只出現在科隆(Cologne )。
  • 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預計德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將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但很快,反革命勢力就迅速壓制了起義
  • 馬克思通過1848 年的經驗得出結論:資產階級不會扮演進步的角色,工人階級必須獨立地進行反對封建主義、中世紀制度和資本主義的鬥爭。

最初的沉寂與湮沒

隨著反革命浪潮的席捲,歐洲工人階級的政治抱負暫時退居幕後。

  • 《共產黨宣言》在發表後不久,便逐漸淡出公眾視野,陷入沉寂
  • 1852 年,普魯士警方在科隆(Cologne)對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領導人進行審判。七名被捕成員被判處三到六年的監禁。審判結束後,同盟在剩下的成員中正式宣布解散
  • 在反革命時期,《共產黨宣言》似乎注定要被遺忘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時期主要居住在流亡地,特別是倫敦。馬克思在此期間專注於他的主要科學著作《資本論》(Das Kapital)的寫作,第一卷於1867 年出版。

巴黎公社的“火焰”:19 世紀70 年代的複興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次重大復興發生在19 世紀70 年代,這與歐洲工人運動重新積聚力量密切相關。

第一國際與《共產黨宣言》的重現

  • 在1864 年到1874 年間,馬克思參與創建了國際工人協會( 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即第一國際),旨在將歐洲和美洲的工人階級團結成一支大軍。
  • 馬克思起草了第一國際的綱領,該綱領的包容性使其可以接納英國工會、法國普魯東主義者(Proudhonists)和德國拉薩爾主義者(Lassalleans)等不同的工人團體。馬克思相信,通過聯合行動和討論,工人階級的“智力發展”會使他們最終接受《共產黨宣言》的思想。

巴黎公社的經驗與理論修正

  • 1871 年巴黎公社(Paris Commune )的出現標誌著工人階級掌握政權的一次實踐,這重新引起了人們對革命理論的興趣。
  • 巴黎公社的經驗證明了《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原則是正確的,但也暴露了其在實踐運用上的不足。
  • 在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明確指出,巴黎公社的實踐證明了“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這一經驗使他們強調, 《共產黨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需要隨時隨地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進行轉移和調整。
  • 儘管如此,馬克思和恩格斯仍認為,由於《共產黨宣言》已成為“歷史文件” (a historical document ),他們沒有權利對其文本進行修改

《共產黨宣言》地位的提升

  • 巴黎公社之後,《共產黨宣言》得以復蘇,其原則在各國工人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1872 年,該著作被翻譯成六種語言。隨著歐洲工人階級通過選舉權組織起來,成立了自己的政黨,如英國的工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 《共產黨宣言》成為了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聖經”

1917 年布爾什維克革命與全球性傳播

《共產黨宣言》真正達到全球影響力頂峰,並成為全球革命綱領,是在1917 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Bolshevik Revolution ) 成功之後。

革命重心向東轉移

  • 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首次將共產主義理論實踐於國家層面,使得“共產主義的幽靈”真正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游盪。
  • 列寧和布爾什維克認為,俄國革命的經驗表明,世界革命的重心正在從歐洲向東方轉移
  • 他們因此對《共產黨宣言》的著名口號進行了調整,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 ) 之外,加上了“全世界工人階級和被壓迫人民,聯合起來”的口號。

第三世界革命的旗幟

  • 這一口號的轉變,突顯了革命的焦點不僅在於無產階級,更在於包括亞洲、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在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被壓迫人民
  • 通過支持被殖民人民爭取民族自決和獨立解放的鬥爭, 《共產黨宣言》不再僅僅是歐洲無產階級的文件,而成為了全球革命的綱領
  • 在1917 年至1950 年間,隨著全球民族解放運動(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s ) 的興起,《共產黨宣言》在所謂的“第三世界” (the third world ) 獲得了比在歐美國家更廣泛的閱讀和傳播
  • 尋求社會正義和反抗殖民統治的青年和領導人開始閱讀《共產黨宣言》,使其被翻譯成世界上所有的語言。

穿越時空的影響力:《共產黨宣言》的當代價值

《共產黨宣言》在問世170 多年後,其思想光芒依然穿透時空,至今仍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文獻之一

資本主義批判與當代共鳴

  • 《共產黨宣言》至今仍被許多人視為分析資本主義弊病人類發展道路的重要工具。
  •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本主義體系的分析,如:它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簡化為“赤裸裸的自利,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 (naked self-interest, callous 'cash payment' ),以及對經濟危機的預見,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
  • 例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英國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興趣復甦,《共產黨宣言》的銷量飆升,因為危機暴露了監管不力市場( inadequately regulated markets ) 的危險性。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石

  • 《共產黨宣言》的核心貢獻在於其科學社會主義( Scientific Socialism ) 的提出,它與圣西門(Saint-Simon)、傅立葉(Fourier)、歐文(Owen)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Utopian Socialism ) 形成了鮮明對比。
  • 空想社會主義者往往呼籲社會理性,試圖說服統治階級改善社會,但馬克思和恩格斯堅信,實現社會主義的唯一途徑是通過階級鬥爭和革命推翻統治階級
  • 《共產黨宣言》的理論核心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消滅私有製” (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但這里特指的是消滅資產階級私有財產,即那種利用僱傭勞動剝削他人的財產,而不是個人勞動所得。

理解意識形態的視角

《共產黨宣言》作為一份歷史文件,其對各種政治立場的分析與批判,恰恰是理解現代意識形態分野的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第三章中批判了反動/保守/空想等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

對各種政治立場的分析與批判,恰恰是理解現代意識形態分野的基礎,這也體現在如8values 政治價值觀傾向測試等現代政治傾向分析工具所描繪的意識形態譜系中。通過深入了解這些意識形態的歷史淵源和理論框架,使用者可以更精準地定位自己的8values 所有結果意識形態傾向。

《共產黨宣言》最終描繪了未來社會的圖景:一個取代了資產階級舊社會的“聯合體” (association ),在其中“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 is the condition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all)

《共產黨宣言》的結論以其最振奮人心的口號告終: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 Unite! )。這充分體現了其國際主義( Internationalism )精神。

總體而言,《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是一份具有非凡生命力的歷史文獻。儘管其細節需根據時代變化和歷史條件進行調整,但其一般原理( general principles )至今仍被認為整體上是完全正確的,持續激勵著人們對社會正義和人類解放的思考。更多內容請繼續瀏覽我們的官方博客

原創文章,轉載必須註明出處(8values.cc)並附帶本文原文鏈接:

https://8values.cc/blog/communist-manifesto-historical-ups-and-downs

目錄

7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