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历史、核心思想、签署人及全球影响的权威指南

《美国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美利坚合众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它不仅宣告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更以其“人人生而平等”的核心哲学,奠定了现代民主与自由的基石。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纲领性文件。

美国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历史、核心思想、签署人及全球影响的权威指南

《美国独立宣言》(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北美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布脱离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阐明其正当性理由的文告。1776 年 7 月 4 日,第二次大陆会议(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在费城正式通过了该宣言的文本。这份文档是美国建立的关键步骤,也是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诞生与历史背景

在 18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之间,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殖民者认为他们作为英国臣民,理应享有“所有自然、基本、固有和不可分割的权利”;但英国议会却在议会中没有殖民地代表的情况下,不断对殖民地征税,例如《印花税法案》(Stamp Act of 1765)和《汤森税法》(Townshend Acts)等。殖民地精英们通过了《弗吉尼亚决议》(Virginia Resolves),宣称殖民者有权享有与大不列颠人民相同的“所有自由、特权、特许和豁免权”。

随着英国政府采取日益强硬的政策,例如颁布《不可容忍法案》(Intolerable Acts)并公开宣布殖民地进入反叛状态,殖民地人民对国王的幻想破灭。政治思想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于 1776 年出版的短册 《常识》(Common Sense。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力地论证了北美殖民地独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潘恩的理论在社会中下层人民中产生了巨大共鸣,将战争的目标从争取英帝国内的权利转向了争取彻底独立。

1776 年 5 月 10 日,大陆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尚未建立革命政府的殖民地着手建立,这在许多方面被认为是国会的第一次独立宣言。几周后,即 1776 年 6 月 7 日,弗吉尼亚代表 理查德·亨利·李(Richard Henry Lee) 在大陆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李氏决议文》(Lee Resolution),其中核心条款是:“兹决议:这些联合殖民地现在是,并且理当是,自由而独立的州;它们解除对英国王室的一切效忠义务,并应完全终止与大不列颠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

经过激烈的辩论,大陆会议最终在1776 年 7 月 2 日通过了《李氏决议文》(Lee Resolution)。这一投票结果是正式的法律独立宣言,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曾预测,后世将永远把 7 月 2 日视为美国的“独立日”。

独立宣言的起草与签署人

在 Lee 决议提出后,国会任命了一个五人委员会(Committee of Five)来起草一份公开宣言,以防决议通过时向世界解释分离的原因

宣言起草者与修订

该委员会由以下五位代表组成:

  1.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弗吉尼亚)
  2.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马萨诸塞)
  3.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宾夕法尼亚)
  4. 罗伯特·R·利文斯顿(Robert R. Livingston,纽约)
  5. 罗杰·谢尔曼(Roger Sherman,康涅狄格)

尽管约翰·亚当斯是独立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但他坚决要求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亚当斯认为杰斐逊是比他“更雄辩、更受欢迎”的人,并且文笔更佳。

杰斐逊在 1776 年 6 月 11 日至 28 日期间,在他租住的费城市场街 700 号(Declaration House)二楼,几乎独自完成了宣言的初稿。随后,富兰克林和亚当斯对该文件进行了修订。该草案于 1776 年 6 月 28 日提交给大陆会议。

国会整体对杰斐逊的草案进行了系统性的编辑,删除了约四分之一的内容,以精炼措辞并改善句式。最值得注意的是,国会删除了一段严厉谴责英王乔治三世强行在殖民地推行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段落。南方州(如南卡罗来纳和乔治亚)以及从奴隶贸易中获利的北方州代表都反对这段措辞,因此为了达成“一致”(unanimous)的共识,这段内容被移除。

通过日期与签署过程

《独立宣言》的文本1776 年 7 月 4 日由大陆会议正式通过。这一天,而不是法律独立的 7 月 2 日,被定为美国的独立纪念日(Independence Day)。

通过后,大陆会议主席 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 立即在文件上签署。他的签名因其尺寸巨大而闻名,传说他签署时说道,乔治三世国王“不需要戴眼镜也能看到这个名字”。

然而,正式的羊皮纸誊写本(engrossed copy)的签署是在1776 年 8 月 2 日进行。历史上共计有 56 位代表签署了这份宣言。当时代表们都很清楚,签署这份文件是对英国王室的叛国罪,将面临被处以死刑的风险,因此签署时气氛庄严肃穆。签署人中包括两位未来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和约翰·亚当斯。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核心哲学:权利、平等与政治合法性

《独立宣言》不仅仅是一份政治文告,它更是一份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政治哲学文献。宣言通常被划分为五个部分:引言(Introduction)、序言(Preamble)、对英王乔治三世的控诉(Indictment)、对英国人民的谴责(Denunciation),以及结论(Conclusion)。

序言中的普世真理

宣言中最著名、最具深远影响力的文字包含在其序言中,它概述了一种普遍的政治哲学,即政府的合法性基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

这些核心理念,源自于启蒙时代的政治思想,尤其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著作。洛克的自由主义哲学被许多美国人视为政治信仰的根本。

  • 人人生而平等:这句庄严的宣告 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道德准则,激励了后来的所有社会正义运动,尽管签署人中有许多人自己是奴隶主。
  • 不可剥夺的权利(Unalienable Rights):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理念阐明了政府存在的目的,即保障这些基本权利。
  • 被统治者的同意(Consent of the governed):政府的权力必须源自人民的同意。这一原则是主权在民思想的核心体现。

当政府“一贯滥用职权、强取豪夺”时,人民有权利,也有义务(duty)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对英王的控诉与谴责英国人民

宣言的大部分篇幅(大约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用于列举对英王乔治三世27 项具体控诉。这些控诉指控英王旨在把殖民地人民置于绝对专制统治之下。控诉内容包括拒绝批准有益于公众利益的法律、设立过度冗余的政府职位、扩大驻军权力、以及在没有殖民地同意下征税等。

宣言接着对英国人民进行了谴责。殖民地代表指出,他们曾多次恳切地呼吁英国“弟兄”的正义感,希望他们能够停止“无理掠夺”并维护同文同种的血缘关系。然而,英国人民对此“置若罔闻”,这使得殖民地“迫不得已,不得不宣布和他们分离”,并宣布:“战时是仇敌,平时是朋友”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

《独立宣言》中的核心概念,如“人人生而平等”和“被统治者的同意”,构成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哲学基础。对于寻求理解政治立场和基本原则的个体来说,这些基础性概念至今仍是指导灯塔。如果您对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倾向感兴趣,并想了解这些原则如何与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相关联,可以尝试进行免费的8values 政治价值观倾向测试。此外,本网站还提供其他政治测试及对8values 所有结果意识形态的详细介绍,帮助您深化对自身政治立场的理解。

美国独立宣言的全球与国内影响

《独立宣言》不仅成功促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它的修辞力量普遍性诉求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文献之一。

国际主权与外交突破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独立宣言》的首要功能是对外昭示美国的主权地位。当时欧洲占主导地位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律例》(The Law of Nations)认为,独立是主权国家的一项根本特征。通过宣布自己是一个独立国家,美国殖民地得以寻求国际认可和军事援助。宣言发布后,摩洛哥苏丹在 1777 年的一份领事文件中提到了美国船只,但直到 1778 年与法国签订《联盟条约》(Treaty of Alliance with France)后,美国才获得了正式的独立承认,并得到了法国在对英战争中的援助。

《独立宣言》也开创了一种新的政治文体,即正式的独立宣言,这对随后的全球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许多法国领导人钦佩《独立宣言》的理想,而《人权与公民权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1789 年)的内容和灵感主要来源于美国革命的思想。此外,委内瑞拉(1811 年)、利比里亚(1847 年)、匈牙利(1849 年)、捷克斯洛伐克(1918 年)以及越南(1945 年)等国的独立宣言,都借鉴或直接引用了美国的文本。

奠定美国国内政治道德标准

在美国革命后的最初几年,《独立宣言》的文本本身并未受到太多关注,人们更重视宣告独立这一行动。在 1787 年制宪会议期间,宣言的语言和观念甚至没有被纳入《美国宪法》。

然而,到了 19 世纪,随着政治争论的加剧,宣言中关于平等不可剥夺的权利的普世性语言开始成为各种社会变革运动的道德和政治基石。

  1. 废奴运动与林肯的诠释:宣言发表之初,其“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与美国普遍存在的奴隶制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英国保王党和废奴主义者(如托马斯·戴)的尖锐批评。进入 19 世纪,废奴主义者将《独立宣言》视为反对奴隶制的道德武器。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认为《独立宣言》代表了美国革命的最高原则。他在 1858 年的辩论中坚称,宣言的语言是故意具有普遍性的,旨在确立一个“指导原则”(standard maxim),让后代不断努力去实现“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林肯的这一诠释,将《独立宣言》确立为解读《宪法》的道德指南
  2. 妇女权利运动:1848 年在纽约塞内卡福尔斯举行的人权大会上,妇女权利倡导者(如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模仿《独立宣言》起草了《妇女权利宣言》(Declaration of Sentiments),宣称“所有的男人与女人皆生而平等”,要求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3. 民权运动与 LGBTQ+权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民权运动中,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博士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演讲中引用了《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呼吁国家实现其建国之本的承诺。1978 年,活动家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也引用宣言,强调其中不可剥夺的权利适用于所有性取向的人群。

美国独立宣言的文件形式与历史档案

《独立宣言》的正式誊写本(engrossed copy),又称“羊皮纸版本”,目前永久珍藏在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局(National Archives)的自由宪章展厅(Rotunda for the Charters of Freedom)中。

主要印刷版本

宣言有几种重要的历史版本:

  • 邓拉普单页版(Dunlap broadside):1776 年 7 月 4 日文本通过后,约翰·邓拉普(John Dunlap)连夜印刷了约 200 份单页版,随后分发到各州和大陆军。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于 7 月 9 日将其向驻扎在纽约的军队宣读。
  • 正式誊写本:这是由书记官提摩西·梅拉克(Timothy Matlack)精心誊写在羊皮纸上的版本,是最终由 56 位代表(多数在 8 月 2 日)签署的版本。
  • 戈达德单页版(Goddard broadside):1777 年 1 月 18 日,大陆会议委托玛丽·凯瑟琳·戈达德(Mary Katherine Goddard)印制了第一个附有所有签署人姓名的版本,首次向公众正式披露了这些“叛国者”的身份。
  • 史东雕刻版(Stone Facsimile):由于原始誊写本在 19 世纪因保存不当而字迹模糊,1823 年,时任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委托威廉·J·史东(William J. Stone)制作了高精度的铜版雕刻复制本。这份复制品非常清晰,成为现代重印和研究的主要依据。

这份宣言所体现的政治理想与哲学基础,至今仍在指引着人们对平等、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它不仅是美国的建国纲领,也是世界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8values.cc)并附带本文原文链接:

https://8values.cc/blog/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history

目录

9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