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昂主义(De Leonism)| 8values 政治测试意识形态解读
深入了解 8values 政治测试结果中的德莱昂主义意识形态。本文将详细探讨丹尼尔·德莱昂如何融合马克思主义与工团主义,主张通过产业工会和政治行动实现社会主义的独特理论、战术、与其他流派的异同及其历史遗产。
什么是德莱昂主义?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工团主义的独特社会主义愿景
在复杂多样的政治理论光谱中,德莱昂主义(De Leonism)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由美国理论家丹尼尔·德莱昂所开创,占据着一席之地。它巧妙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与工团主义的组织形式相结合,描绘了一幅通过产业民主和工人主导的政治经济转型蓝图。如果你在8values 政治测试中发现自己与德莱昂主义的理念不谋而合,那么深入理解这一思想,将有助于你更清晰地把握其核心要义。
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与工团主义的融合
德莱昂主义的核心在于其“双线作战”的策略:同时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和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产业工会。
- 政治组织(政党):主要负责进行政治斗争,例如在国会中争取权力。然而,德莱昂认为,政党本身并不适合在掌权后继续保有政治权力。
- 经济组织(工会):被称为“社会主义产业工会”,被视为实现社会变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载体。德莱昂主义设想,工会将最终成为新的政府形式。
在这种设想中,社会主义将是一种非国家形式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社会生产。德莱昂主义旨在建立一种基于“产业线”而非地理区域划分的产业民主政府。这意味着人们将从他们的特定产业或工厂中选举代表,而非从居住的城市。最终的愿景是一个“社会主义联邦”(又称社会主义共和国),甚至可能是一个由多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的国际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德莱昂主义内部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威权德莱昂主义和自由主义德莱昂主义。
- 在威权德莱昂主义下,工作场所的民主是共和制的,即选举人而非政策;规划是去中心化的,通常被视为一种自由主义立场;政府直接控制经济。
- 而在自由主义德莱昂主义下,工作场所的民主性更强,选举的是政策而非人;规划是中央集权的,这通常被视为一种威权主义立场;经济反过来控制政府,即人民掌握政府的所有资源进出权力。
革命策略:投票箱与产业工会的双重路径
德莱昂主义的革命策略依赖于在工作场所和政治领域同时进行组织。
- 政治行动:工人们将组建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并在政治领域进行组织。当该政党在选举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并赢得投票时,它将获得人民的授权。
- 经济接管:此时,社会主义产业工会应已在工作场所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工人将能够控制生产资料。德莱昂主义者将这种胜利后的控制权转移到工人委员会(由产业工会组织)的行动,称为对统治阶级的“全面封锁(general lockout)”,而非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所倡导的“总罢工”。
- 政府重构:现有的政府将被从社会主义产业工会内部选举出的新政府所取代。新当选的社会主义政府将迅速制定宪法修正案或其他必要的政府结构改革,然后“无限期休会”(即解散)。
- 产业治理:车间工人将选举本地车间委员会来继续生产,并选举代表参加代表其特定产业的本地和国家委员会。最终,工人还将选举代表组成一个中央议会,称为“所有产业的代表大会”,它将有效地发挥国家政府的作用。这些代表随时可能被罢免。通过这种方式,德莱昂主义将沿产业线重组国家政府,代表由产业选举产生,而非基于地理位置。
对于德莱昂主义者而言,政党的主要职责在于政治教育,让工人认识到废除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并煽动建立具有阶级意识的产业工会,最终通过投票箱表达工人阶级的革命授权。政党的目标是夺取并瓦解政治国家,为一种基于产业的参与式民主新政府形式铺平道路。
德莱昂主义与改良主义的论战
德莱昂对改良主义(reformism)的强烈反对是其思想的核心要素。他认为,资本主义体制下进行的任何改革都“不值得一提”,甚至将其等同于“反动措施的固化”。这种立场源于他对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根本性混淆”。
德莱昂未能充分理解所有经济生产模式在其历史发展中都会经历兴盛和衰落的阶段。他错误地认为,早在 19 世纪 90 年代,资本主义就已经进入了“衰落时期”,并得出“改良毫无意义”的结论。此外,他还信奉一种“工资铁律”的变体,认为在资本主义下,工人的工资总是下降的,因此为提高工资和争取改革而进行的斗争是徒劳的。
然而,马克思的观点与德莱昂截然不同。马克思认为,实际工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阶级斗争的程度,并且明确区分了工人的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改良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够为工人阶级带来持久的改善,为未来的革命斗争做准备。德莱昂在这一时期反对改革是错误的,因为那时的资本主义仍在扩张,并且能够通过阶级斗争带来持久的成果。
即便在资本主义的衰落时期(当持久的改革不再可能时),工人为保护自身免受资本攻击的日常防御性斗争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莱昂对此却不屑一顾,认为除了废除雇佣奴役制外,所有“改进”都只是“空想”。马克思则坚持认为,工人通过日常冲突来抵制资本的侵犯,是他们进行更大规模革命运动的必要准备。德莱昂的这种混淆,也导致他在政治上陷入了“议会主义、合法主义和和平主义”,使其实践与他所鄙视的改良主义趋于一致。
与列宁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异同
德莱昂主义与列宁主义传统下的共产主义存在显著差异。
- 先锋队理论对比多数人支持:德莱昂主义的原则形成于 19 世纪 90 年代,早于列宁1902 年《怎么办?》中形成的先锋队思想。德莱昂主义的成功依赖于在工作场所和投票箱中获得多数人的支持,这与列宁主义认为一小部分先锋党应领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 政府结构:德莱昂主义设想的政府具有高度去中心化和民主的性质,这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及其所见的苏联的独裁性质形成对比。尽管列宁曾承认德莱昂的理论对苏维埃(工人委员会)的建立有一定影响,但也批评德莱昂主义是“不可行”的“左翼共产主义”倾向之一。
- “不可能主义”:由于其反对改良主义的立场,德莱昂主义有时被贴上“不可能主义”的标签。德莱昂主义政党因其“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而受到批评。他们拒绝列宁主义和先锋队理论,也排斥“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传统。德莱昂及其追随者频繁批评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美国社会党,认为他们是“改良主义者”或“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德莱昂主义与无政府工团主义共享某些特征,例如通过工会管理工作场所。社会主义劳工党(SLP)曾是主要由无政府工团主义者组成的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IWW)的成员。然而,德莱昂主义的实际区别在于,丹尼尔·德莱昂和现代SLP仍然相信中央政府协调生产的必要性,并主张除了工会行动外,还需借助革命政党来实现其目标。德莱昂还曾将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提倡的“总罢工”描述为“物理强力主义”,对此表示否定。尽管与无政府工团主义最相似,但德莱昂主义本身并非无政府主义,而是一种自由意志马克思主义。
对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独特视角
德莱昂主义在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的立场显得尤为独特,甚至“奇异”。
- 对和平革命的信念:德莱昂坚信在美国可以通过投票箱实现和平革命。他将选票视为“文明的武器”,认为任何革命运动都不能忽视它。他甚至认为美国资产阶级是“懦弱的骗子”,缺乏“封建”传统中的“英勇”精神,因此和平革命在美国是可能的,而在欧洲则不然。即使在今天,德莱昂主义的追随者仍然抱有这种朴素的信念,认为社会主义者赢得国会多数席位后,可以通过一项决议来废除政府,并将权力移交给社会主义产业工会。
- 与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分歧: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1 年巴黎公社的经验之后,修正了他们早期的观点,明确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为己所用”,而必须摧毁它。德莱昂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赢得民主之战”的论述,错误地解读为通过选举获胜,而马克思本意是指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阶级专政。
- 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拒绝:德莱昂主义拒绝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必要形式。他将马克思使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词视为“错误”。他认为,国家将在一夜之间消失,通过一项解散国家的决议,并将社会权力移交给社会主义产业工会来实现。德莱昂所设想的“产业国家”将是一个纯粹的行政管理机构,而非阶级统治的工具。他甚至认为,工人阶级政治政党的目标是“纯粹的破坏性”,即废除政治国家后便立即解散。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坚持,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种专政本身只是向所有阶级消灭和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渡时期,国家必须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用于压制资产阶级。
尽管德莱昂曾在 1907 年的一篇文章中,承认了过渡时期的必要性,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进行政治组织,以控制过渡国家并引入社会主义。但这与他长期坚持的核心理论相矛盾,后来的SLP也倾向于忽视这一观点。因此,德莱昂主义的这种立场,使其在俄国革命爆发时,因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非立即将权力移交给产业工会,而将其视为“不成熟的革命”。
历史足迹与遗产:丹尼尔·德莱昂的影响
丹尼尔·德莱昂(Daniel De Leon)(1852-1914)是美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人物,他是一位激进的美国工会组织者、社会主义理论家、学者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库拉索岛,属于一个西班牙系犹太家庭,曾在欧洲学习,后移居美国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德莱昂于 1886 年成为社会主义者,并于 1890 年加入美国社会主义劳工党(SLP),次年成为其英文报纸《人民》的编辑,并成为党内领军人物。他曾多次竞选纽约市市长。德莱昂强烈批评美国劳工联合会(AFL)的行业工会主义,认为其具有分裂性。为此,他于 1895 年协助成立了社会主义行业与劳工联盟(ST&LA),旨在推广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产业工会主义。1905 年,他还与尤金·V·德布斯和比尔·海伍德一同创建了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IWW)。然而,由于在政治政党作用问题上的意识形态分歧,他后来与IWW分道扬镳,指责IWW被“流氓无赖(the bummery)”控制,并于 1915 年成立了底特律 IWW(后更名为工人国际产业联盟),该组织最终于 1925 年解散。
德莱昂于 1914 年 5 月 11 日在纽约市去世。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他的思想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激发了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社会主义工党的成立。
德莱昂主义运动因其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立场而受到批评。他们未能掌握马克思主义革命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简化为由德莱昂确立的教条,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狭隘、内向的宗派,脱离了国际革命马克思主义运动。他们的“美国例外论”观点,认为美国的具体情况使得阶级斗争独一无二,并拒绝承认其他国家工人运动的经验适用于美国,加剧了这种孤立。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和局限性,德莱昂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坚持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其政治僵化的体现。然而,其未能反思资本主义衰落的意义、世界危机的性质、阶级斗争条件的变化等 20 世纪共产主义左翼广泛讨论的重大问题,使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停滞不前。
结语:理解德莱昂主义在今日的意义
德莱昂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引人深思的流派,它独特地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和工团主义的实践组织力。它强调产业工会作为未来社会结构基石的作用,以及通过投票箱实现和平革命的设想,使其在众多社会主义理论中独树一帜。
尽管德莱昂主义在历史上也面临着对其经济分析、阶级斗争策略、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认识以及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否定等方面的严厉批评,但其对改良主义的坚定反对和对产业民主的愿景,至今仍在社会主义圈子中被研究和讨论。
通过了解德莱昂主义,我们得以一窥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上的不同探索与挣扎。如果你对自己的政治立场感到好奇,或者想进一步探索更多意识形态结果解读,不妨访问8values 政治测试并进行政治光谱坐标分析,这会为你提供一个有趣的视角来理解自己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