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共产主义(Religious Communism)| 8values 政治测试意识形态解读

深入探索宗教共产主义(Religious Communism)这一独特的政治思想,了解其如何将深厚的宗教信仰与财产共有原则相融合。本文将涵盖宗教共产主义的历史根源、不同宗教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与马克思主义的复杂关系,以及其对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通过理解这一意识形态,您将对信仰与社会理想的交织有更全面的认知。

8values political test-政治倾向测试-政治立场测试-意识形态测试结果:什么是宗教共产主义(Religious Communism)?

在复杂的政治意识形态光谱中,“宗教共产主义(Religious Communism)”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它挑战了许多人对共产主义是纯粹世俗或无神论运动的固有认知,展现了信仰在追求社会平等和物质共享中所扮演的深刻角色。如果您在进行8values 政治倾向测试后发现自己倾向于这一结果,那么理解其深层含义将帮助您更好地认识这一政治思想。宗教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它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实践,根植于各种宗教传统对公正、平等和集体福祉的追求。

宗教共产主义(Religious Communism)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宗教共产主义是一种将宗教原则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政治哲学,其核心特征是强调财产的共有和共享。学者们将这个术语用于描述历史上各种支持财产共有制的社会或宗教运动。T.M. 布朗宁(T.M. Browning)将宗教共产主义定义为“直接源于宗教固有原则”的一种共产主义形式。汉斯·希勒布兰德(Hans J. Hillerbrand)则描述它为“倡导财产共有和随之而来的废除私有财产”的宗教运动。

与世俗共产主义的异同
宗教共产主义与传统的世俗共产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存在显著的区别,但也共享一些政治目标。希勒布兰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呼吁消除宗教的意识形态,这与宗教共产主义形成对比。然而,唐纳德·德鲁·埃格伯特(Donald Drew Egbert)和斯托·珀森斯(Stow Persons)认为,从时间顺序上看,宗教共产主义往往早于世俗共产主义。

宗教共产主义反对纯粹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信仰能为社会变革提供道德动力。它将特定宗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如基督教的爱与公义、伊斯兰教的济贫或佛教的慈悲与不执着,作为支持共同所有和集体利益的理论基础。

基督教共产主义:历史根源与圣经依据

基督教共产主义是宗教共产主义最广为人知的形式之一,它是一种神学观点,认为耶稣基督的教导要求基督徒支持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的社会系统。许多基督教共产主义者认为,圣经中的证据表明,包括使徒在内的早期基督徒在耶稣去世和复活后的几年里建立了自己的小型共产主义社会。

早期基督教的共享实践
这种理念的基石是“科伊诺尼亚(koinonia)”概念,意为共同或共享的生活,并通过自愿分享货物和服务来实现。使徒行传中记载了早期耶路撒冷基督徒的共有财产模式:“信的人都聚在一处,凡物公用;又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使徒行传也记录道:“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这些实践帮助早期基督徒在耶路撒冷被围困后得以生存,并在几个世纪内得到认真对待。

耶稣本人的教导也被视为反资本主义和支持共享的证据。例如,路加福音中,耶稣要求门徒变卖所有,周济穷人。马太福音指出“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财利”。提摩太前书则提到“贪财是万恶之根”。这些经文被基督教共产主义者解读为基督信仰本质上与资本主义的“爱财”观念相悖。

历史上的演变与激进运动
从欧洲中世纪盛期开始,各种团体支持基督教共产主义和乡村公社主义思想。例如,12 世纪的瓦勒度派(Waldensians)和 14 世纪的使徒兄弟会(Apostolic Brethren)都曾实行财产共有。16 世纪,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在他的著作《乌托邦》(Utopia)中描绘了一个基于财产共有、由理性管理的社会。

宗教改革时期,托马斯·闵采尔(Thomas Müntzer)领导的再洗礼派共产主义运动在 16 世纪德国农民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分析。英国内战期间,杰拉德·温斯坦利(Gerrard Winstanley)领导的掘地派(Diggers)也明确倡导共产主义和土地共有理念。这些历史上的运动,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反映了将基督教信仰与社会平等愿景相结合的尝试。

现代基督教共产主义与解放神学
20 世纪下半叶,**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Liberation Theology)**成为基督教共产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解放神学将基督教神学与社会经济分析相结合,强调对穷人的社会关怀和受压迫人民的政治解放。它认为“上帝站在受压迫者一边,信仰始终是抵抗的动力,而非矛盾”。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牧师兼文化部长埃内斯托·卡德纳尔(Ernesto Cardenal)曾说:“基督引导我走向马克思……对我来说,四福音书都同样是共产主义的。我是一个信奉上帝的马克思主义者,追随基督,并为他的王国而革命”。古斯塔沃·古铁雷斯(Gustavo Gutiérrez)和莱昂纳多·博夫(Leonardo Boff)等神学家是其主要倡导者。

甚至天主教廷的一些高级成员也对共产主义思想表达过某种程度的共鸣。教皇方济各曾表示,如果说有的话,“是共产主义者更像基督徒”,因为基督谈到了一个穷人、弱者和边缘化群体有权做决定的社会。他虽然不认为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但承认基督教徒、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拥有共同的使命。

其他宗教背景下的共产主义思潮

宗教共产主义并非基督教所独有,其他宗教传统中也存在类似的共有财产和集体主义思想。

伊斯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历史上,一些伊斯兰社群也展现出共产主义的特质。例如,9 世纪至 10 世纪,卡尔马特派(Qarmatians)在巴林绿洲建立的社会就被描述为具有共产主义性质。布尔什维克米哈伊尔·斯卡奇科(Mikhail Skachko)在东方民族大会上曾表示:“穆斯林宗教植根于宗教共产主义原则,即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奴隶,任何一块土地都不能私有”。

伊斯兰马克思主义(Islamic Marxism) 尝试在伊斯兰框架内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教义。自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正义的伊斯兰理想之间的契合促使一些穆斯林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形式。伊斯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伊斯兰教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能适应或引导马克思主义希望实现的社会变革。例如,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Sukarno)就曾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伊斯兰教思想融合。

佛教社会主义(Buddhist Socialism)
佛教中的慈悲(karuna)和无我(anatta)等核心教义也被一些人用来促进社会公平和集体福祉。达赖喇嘛曾公开表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佛教的互补性”。索托禅宗(Soto Zen)也被认为与共产主义高度兼容。

宗教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复杂关系

宗教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多维,既有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存在深刻的哲学分歧。

马克思对宗教的看法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那句著名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常被误解为是对宗教的简单否定。然而,在完整语境下,马克思描述宗教为“受压迫生灵的叹息,无情世界的感情,无魂境况的灵魂”。他认为宗教是人们在痛苦中寻求慰藉的途径,是一种在残酷世界中保持人性的生存机制,而非弱点的体现。对马克思而言,资本主义是敌人,而非宗教本身。他认为信仰存在于物质世界,并对物质条件作出回应。

兼容性与冲突
尽管存在这些历史性的镇压,但许多信徒和学者认为宗教与共产主义并非完全不兼容。一些基督教共产主义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如剩余价值),但拒绝其无神论前提。他们认为,信仰能够激发人们为社会正义和团结而奋斗,而这些目标也与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符。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如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甚至因其天主教背景而成为共产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是实现“普遍博爱”的更有效途径。

然而,布哈林(Nikolai Bukharin)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Evgenii Preobrazhensky)在其《共产主义 ABC》中明确指出,宗教与共产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兼容的。他们认为,教会作为宗教宣传组织,旨在维护大众的无知和宗教奴役,并与国家结盟以压迫工人。

重要人物与代表性运动在宗教共产主义中的角色

宗教共产主义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思想家、领袖和实践者,他们的贡献共同塑造了这一意识形态的多元面貌。

关键思想家与实践者:

  • 马兹达克(Mazdak):古代波斯的宗教改革家,倡导原始社会主义思想和更平等的社会,其教义被视为早期“共产主义”。
  •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6 世纪英国作家,其《乌托邦》描绘了一个以共有财产为基础、由理性管理的社会,被视为基督教共产主义的早期典范。
  • 托马斯·闵采尔(Thomas Müntzer):16 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激进领袖,主张通过暴力建立“千年王国”,被视为早期宗教共产主义的实践者。
  • 詹姆斯·康诺利(James Connolly):爱尔兰工人运动领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主张宗教应作为私人事务,与共产主义计划互不干涉。
  • 埃内斯托·卡德纳尔(Ernesto Cardenal):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牧师和文化部长,解放神学的重要倡导者,他将基督信仰与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相结合。
  • 古斯塔沃·古铁雷斯(Gustavo Gutiérrez):被誉为解放神学之父,强调社会正义和对穷人的“优先选择”,通过神学来应对拉丁美洲的贫困和压迫。
  • 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古巴革命领袖,认为基督徒和共产主义者的目标有“极大的巧合”,都追求社会福利和人民幸福。

代表性组织和社区:

  • 震颤派(Shakers):18 世纪美国的新教公社,实行严格的共有财产制度和集体生活,其宗教共产主义被描述为一个“所有物品都共有”的社区。
  • 奥奈达社区(Oneida Community):19 世纪美国纽约州的宗教公社,除了少数个人物品外,所有财产都共有。
  • 解放神学运动(Liberation Theology Movement):主要在 20 世纪拉丁美洲兴起的天主教左翼运动,将基督教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相结合,关注穷人的解放和反压迫。该运动为拉丁美洲的土地改革和劳工权益运动提供了神学依据。
  • 互助弟兄会(Bruderhof)和胡特尔派(Hutterites):现存的基督教团体,坚持严格遵守圣经原则和教会纪律,实行一种共产主义形式,即在社区内实行共有财产制度。

这些人物和运动表明,宗教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和宗教背景下以多种形式出现,其理念和实践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平等和集体福祉的探索。

结语:宗教共产主义的多元解读与未来

宗教共产主义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意识形态,它跨越了世俗与神圣的界限,将对超验的信仰与对人间公平正义的追求紧密结合。从早期基督教社群的“凡物公用”到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再到伊斯兰和佛教背景下的相似思潮,它展现了信仰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强大潜力。

尽管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批判态度,许多共产主义政权也曾严厉镇压宗教,但宗教共产主义的实践者们证明了信仰可以与共产主义的社会目标并行不悖。事实上,对许多人来说,其信仰正是他们投身于争取更公正、更平等社会运动的动力。

通过了解宗教共产主义,我们得以认识到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是多么多元和富有层次。它提醒我们,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可以有不同的理论路径和实践形式。如果您对自身的政治倾向感到好奇,不妨尝试进行8values 政治意识形态倾向自测,深入探索您的意识形态政治坐标,并查阅8values 所有结果意识形态的详细介绍。此外,您也可以在我们的博客中找到更多关于政治理论和其现实应用的文章。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8values.cc)并附带本文原文链接:

https://8values.cc/ideologies/religious-communism

目录

9 Mins